第367章 我就是不信任(1 / 2)

“各位董事,我們被暫扣的那批貨已經順利通關。具體情況,我回去會有反饋。”

臨近最後交貨期還有一天的時間,淩晨,哈爾森在SNS群裏發送了這樣一條信息。

自貨物被海關扣了的消息傳來,哈爾森第一時間就趕往了美國。

他回去做了什麼樣的努力,經曆了什麼,在國內的這些董事們都不清楚。

但是結果,他們看到了。

也不需要中方再出具什麼檢疫報告,那邊就放行了?

得到這個消息的董事們對此皆是振奮不已。

雖然最後執意要求賠償的經銷商不算太多,可一千多萬的賠償金還是很讓人頭疼的,單位還是美元。真要換算成人民幣,都過億了。

這些錢要是賠出去,對摩音來說不至於傷筋動骨,卻絕對很頭疼。

而哈爾森的這個消息,則讓大夥兒懸著的心又放回了肚子裏。

“信任”這種東西,並不會因為你說了什麼別人就會賦予你,而是因為你做了什麼。

楊林不信任哈爾森,從一開始就不信任,並不是針對他這個人,而是楊林從來就不相信蘋果會不遺餘力地幫摩音。

不管哈爾森做出什麼樣的舉動,信任這種東西,楊林都不會給他。

但是,如今哈爾森卻已然贏得了其他股東的信任,特別是當他們看著風塵仆仆滿麵憔悴的哈爾森回來之後,他們已經沒有什麼理由不去信任這個兢兢業業的人。

所謂的三觀,其實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

實際上很多人所謂的三觀,極其容易被外界環境或者人所影響。

用個老諺語來說,那就是“市虎成於三夫”。

當身邊所有人都說這個人好的時候,作為個體很難不受別人的影響。

但楊林卻是個個例,因為我一開始不信任你,並不是因為不了解,而是因為從根子上的不信任。

“這次真的多虧哈爾森了。要不是他,估計那一千多萬的損失是跑不掉了。”

“這本來就是份內的事情,這是我的職責。”

麵對其他董事們的讚譽,哈爾森表現的很低調。

他把處理這件事的過程說的很簡單。

那就是他回到美國之後,動用了蘋果公司的關係找到了相應美國海關的高層。

“就這麼看,美國人也不是一點私人關係都不講的嘛。”

事情得到了處理,耿晨曦輕鬆了很多,但她跟楊林聊起這件事的時候,楊林表現的就淡定很多了。他沒有因為這件事的解決而顯得很開心,也沒有將自己的心事外漏。

他對於哈爾森的不信任,最了解的還是耿晨曦。

但楊林很聰明,他不會在這個時候唱任何的反調。

若是一根筋地表達自己對哈爾森的不信任,隻能引來其他股東的反感,瞬間將原本應該屬於盟友的他們推倒哈爾森那邊去。

這種愚蠢的做法楊林又怎麼可能去做?

所以,在麵子上他依然跟其他人一樣,對哈爾森的努力給予了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