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朱友珪殺父(1 / 3)

朱友珪的前半生應該活得很憋屈,生母是一個妓女,而自己的妻子王氏,又受到了父親梁太祖朱溫的寵愛。麵對這樣的父親,朱友珪是恨的,朱友珪將所有的仇恨和屈辱都默默埋在心裏,他知道有朝一日,自己一定會以王者的姿態站在曆史的舞台上。朱友珪到底經曆了什麼,讓他狠下心對自己的父親下此毒手?

朱友珪(884年―913年3月27日),又名朱友球,小字遙喜,後梁太祖朱溫第三子,母亳州營妓,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第二位皇帝。朱友珪是後梁太祖朱溫的第三子,母親為亳州營妓。唐僖宗光啟年間(885年―888年),朱溫在鎮守宣武,到宋州、亳州擴大地盤時,有一次率軍經過亳州,召其母陪侍,並且懷孕。後來此女產下了一名男嬰,告之朱溫,朱溫很高興,便為朱友珪取小名遙喜,並接到他的身邊。

關於朱友珪的出生,各種史籍的記載是一致的。《新五代史》稱“友珪者,太祖初鎮宣武,略地宋、亳間,與逆旅婦人野合而生也”;《舊五代史》稱“友珪,小字遙喜,母失其姓,本亳州營妓也”;《資治通鑒》稱“郢王友珪,其母亳州營倡也”。不論是“營妓”、“營倡”,還是“逆旅婦人”,都是古代“軍妓”的別稱。也就是說,正史記載中,朱友珪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生母是妓女的皇帝。

他的父親是個“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無婦人”的男人,這位被後人稱作“最流氓的皇帝”,卻十分怕自己的老婆,史稱他對原配張氏“素憚之”,不敢輕易帶女人回家,“因留亳州,以別宅貯之”,偷偷地與其他的女子交往。於是,朱友珪生下來似乎身份就很尷尬,他和母親、父親的關係不是很好,特別是父親朱溫,極少與其見麵,缺失父愛,加上生母曾做過“軍妓”,這樣的遭遇讓朱友珪變得卑賤,在眾人麵前始終抬不起頭來。而朱友珪偏偏又是個辯黠多智、自尊心極強的人,因此與朱溫以及眾兄弟的關係很糟糕,尤其是因為爭位而與朱溫的養子朱友文更是搞得水火不容。

朱溫稱帝後,朱友珪雖被封為郢王,卻始終與太子的位子無緣。這是因為,其一,朱友珪是軍妓所生,出身賤,口碑差,朱溫從內心裏多少有些看不起他;其二,朱溫晚年愈發好色,甚至經常召諸兒媳入宮侍寢,朱友文妻王氏與朱友珪妻張氏“常專房侍疾”。因為王氏長得漂亮,最受朱溫寵愛,朱溫便有意要立養子朱友文為太子。對此,朱友珪憤憤不平。在朱友珪看來,哥哥朱友裕死後,自己成為朱溫的嫡係長子,太子的位子非他莫屬,而不是朱友文這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外人。不料朱溫卻在病榻上下令,將朱友珪貶為萊州刺史,目的是讓朱友文順利接班。這種不可調和的傳位衝突,最終導致父子反目。

朱溫平時性格剛烈殘暴,病中喜怒無常,當時降職的人,往往很快下詔處置,朱友珪非常害怕。當時朱友珪之妻張氏也在朱溫身邊服侍,得知朱溫想傳位給朱友文,就將此事告訴朱友珪 說:“皇帝把傳國寶給王氏,叫她到東京召朱友文,你要大禍臨頭了。”夫婦二人相對哭泣。左右的人勸朱友珪說:“事急出計謀,為何不早點想辦法?”

朱友珪自身權柄微薄,當日便邀請交情深厚的王彥章與張歸厚到府上商議,剛把房門關好,朱友珪便跪倒在地痛哭道:“二位將軍救我性命!”王彥章和張歸厚趕忙將朱友珪扶起問道:“殿下何必如此,莫非有不測之禍?”

朱友珪擠著眼淚痛訴道:“父王要立博王為太子,欲將友珪貶往他鄉。倘若如此,朝中定然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