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朱友貞亡國(1 / 2)

後梁龍德三年,後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十月,李嗣源率李從珂、安重誨、石敬瑭、史建瑭等三萬人為前軍,李存勖率安休休、元行欽、高行周、夏魯奇等五萬人為後軍,直逼開封,一路之上所向披靡,沿途州縣望風而降。

卻說後梁末帝朱友貞在開封府內焦急等待前敵戰報,有太監稟報大將軍袁象先有緊急軍情求見。朱友貞令其來見,袁象先一見朱友貞伏地痛哭,朱友貞問道:“愛卿,前敵如何?”

袁象先哭道:“都督王彥章苦等援兵不到,與唐兵拚死苦戰,突圍之時重傷被俘,恐不能生矣!”

“啊!”朱友貞嚇得目瞪口呆:“這如何是好?”

袁象先道:“萬歲速差人往相州招段凝撤兵,以救京師之急。”

朱友貞道:“前些日子我已命人往相州傳旨,已過數日,卻不得回音。”

這時有大臣請求朱友貞先到東都洛陽,然後把各軍集合起來抵禦李存勖。但是朱友貞認為這個主意不可行,因為一旦向東麵跑,恰好是李存勖來的方向,很容易被活捉。

末帝慌恐無措,哭著對敬翔說:“朕自悔不用卿言!今事已萬急,幸勿怨朕,為朕設一良謀!”敬翔哭著道:“臣受先帝厚恩,已將三紀,名為宰相,不啻老奴,侍陛下如事郎君。臣嚐謂段凝不宜大用,陛下不從。今唐兵將至,段凝退居河北,不能入援。臣欲請陛下避狄,諒陛下必不肯從,欲請陛下出奇合戰,陛下亦未必決行。今日雖良、平複出,亦難為陛下設法,請先賜臣死,聊謝先帝!”末帝無詞可答。

大家就在城樓上站著,朱友貞突然想到了宰相鄭玨。在這種危急時刻,朱友貞能想到鄭玨說明這位皇帝對其還抱有最後的希望。朱友貞把鄭玨找來,詢問有何良策。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鄭玨身上,他感到自己從政以來從未有過的壓力。整理半天思緒後,他說:“我想拿著傳國玉璽去假裝投降李存勖。”

朱友貞和所有大臣都驚得張大了嘴巴,因為傳國玉璽代表著國家,玉璽沒了,國家在名義上也就不存在了。可這個時候的朱友貞隻想保住一條命,對鄭玨的這個辦法也不反對。他無奈地說:“今天朕固然不吝惜國寶,隻是按你的辦法去做,真的能解除國難嗎?”

想不到的是,鄭玨很慚愧地低下頭,好久才說:“恐怕不能。”

此時駙馬趙岩慌忙來見,趙岩奏道:“陛下大事不好,曹州刺史李知節不戰而降。倘若唐兵星夜兼程,明早即可兵臨開封。” 朱友貞不再理會趙岩,趙岩便悄悄退下,連夜出城逃走。其他臣子也紛紛逃離。

朱友貞從此以後,每天都抱著傳國玉璽哭泣。有一天他起床,發現玉璽不見了。

朱友貞黔驢技窮,恍恍惚惚獨自一人走到椒蘭殿,然後跪在朱溫畫像前痛哭,左右太監宮女皆不敢過問。直到半夜,宮內禁軍統領皇甫麟來至椒蘭殿,奏道:“啟稟萬歲,唐將李嗣源率三萬人馬已到開封城下。”

跪在地上的朱友貞擺了擺手,皇甫麟退下。待到五更天時,大將軍袁象先、宰相張全義紛紛跪至椒蘭殿請命,張全義道:“臣啟萬歲,唐主李存勖命人下戰表,晌午時分若不獻城,將率兵攻城,請萬歲定奪。”

朱友貞跪了一夜,有氣無力地說:“卿等拚死守城便是,退下。”幾位大臣相互看了一眼,退出椒蘭殿。

又過了一個時辰,皇甫麟再到椒蘭殿奏道:“啟稟陛下,唐兵已經攻城,末將願保萬歲突圍。”

朱友貞道:“現在突圍又待怎樣?當年朱友珪殺父皇在此殿登基,朕誅兄長也在此殿登基。如今朱氏天命將終,朕欲從此殿升天以追隨父兄。”一會兒又說:“姓李的是我們梁朝的世仇,我不能投降他們,與其等著讓他們來殺,還不如由你將我殺了吧。”皇甫麟忙說:“臣下隻能替陛下效命,怎麼能動手傷害陛下呢!”朱友貞說:“你不肯殺我,難道是準備將我出賣給姓李的嗎?”皇甫麟拔出佩劍,想自殺以明心跡。朱友貞說:“我和你一起死。”說著,握住皇甫麟手中的劍柄,橫劍往自己頸項一揮,血流如注,倒地死去。曆時十六年的後梁就此終結。八萬唐兵將開封團團圍住,攻勢銳不可當。城中一來無兵,二來無將,滿朝大臣會聚椒蘭殿外商議對策。隻見禁軍統領皇甫麟提劍而出,對眾人道:“諸位大人,萬歲已自刎歸天。”說完也哭著自刎而死。滿朝官員無人流淚,百官均力主獻城歸降。朝中文武紛紛往東門之外迎降莊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