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少年趙匡胤(1 / 3)

卻說後唐明宗登極之年,每夜於宮中焚香祝天:“某乃無福,因世大亂,為眾所推。願天早生聖人,為生民之主。”那玉帝感他立念真誠,為君仁愛,即命赤須火龍下降人間,統治天下。

唐明宗天成二年,洛陽的夾馬營內,生下一個香孩兒,遠近傳為異聞。什麼叫作香孩兒呢?相傳是兒初生,赤光繞空,並有一股異香,圍裹兒體,經宿不散,因此叫作香孩兒。這香孩兒便是趙匡胤。

他祖籍涿州,本是世代為官,不同微賤。父名弘殷,少驍勇,善騎射,後唐莊宗時,曾留典禁軍,娶妻杜氏,係定州安喜縣人,治家嚴毅,頗有禮法。第一胎便生一男,取名匡濟,不幸夭逝;第二胎複生一男,就是這個香孩兒。香孩兒體有金色,數日不變,到了長大起來,容貌雄偉,性情豪爽,大家目為英器。乃父弘殷,曆後唐、後晉二朝,未嚐失職。香孩兒趙匡胤,出入營中,專喜騎馬,複好射箭。有時弘殷出征,匡胤侍母在家,無所事事,輒以騎射為戲。

母杜氏勸他讀書,匡胤奮然道:“治世用文,亂世用武,現在世事擾亂,兵戈未靖,兒願嫻習武事,留待後用,他日有機可乘,得能安邦定國,才算出人頭地,不至虛過一生呢。”

杜氏笑道:“但願兒能繼承祖業,毋玷門楣便算幸事,還想甚麼大功名,大事業哩!”

匡胤道:“唐太宗李世民,也不過一將門之子,為什麼化家為國,造成帝業?兒雖不才,亦想與他相似,轟轟烈烈做個大丈夫,母親以為可好麼?”

杜氏怒道:“你不要信口胡說!世上說大話的人,往往後來沒用,我不願聽你瞎鬧,你還是讀書去罷!”

匡胤見母親動怒,才不敢多嘴,默然退出。

趙弘殷特意為兒子請了一位老師,姓王名仁德。一日弘殷從外進來,隻聽老師對兒子講:“你父親既然叫你讀書,自然望你巴結上進,將來掙個舉人回來。”匡胤道:“中了舉人有甚麼好處呢?”王仁德道:“中舉之後,一路上去,中進士,進翰林,好處多著哩!”匡胤道:“到底有什麼好處?”王仁德道:“進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錢賺,還要坐堂打人, 出起門來,開鑼喝道。阿唷唷,這些好處,不念書,不中舉,那裏來呢?”匡胤雖小,聽到“做了官就有錢賺”一名話,口雖不言,心內也有幾分活動,悶了半天不作聲。又停了一會子,忽然問道:“師傅,你也是舉人,為甚麼不去中進士做官呢?”

那時候,趙弘殷聽了先生教他兒子的一番話,心上一時歡喜,喉嚨裏的痰活動了許多,他就哇的一聲,一大口的粘痰嘔了出來。剛剛吐得一半,忽然又見他兒子回駁先生的幾句話,駁的先生頓口無言,他的痰也就擱在嘴裏頭,不往外吐了,直鉤鉤兩隻眼睛,瞅著先生,看他拿什麼話回答學生。隻見那王仁德楞了好半天,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麵色很不好看,忽然把眼睛一瞪,胡子一吹,一手提起戒尺,指著匡胤罵道:“混帳東西!我今兒一番好意,拿話教導與你,你到教訓起我來了!問問你爸爸:請了我來,是叫我管你的呢,還是叫你管我的?這個館不能處了! 一定要辭館,一定要辭館!”

趙弘殷從來沒見先生發過這樣大的氣,今兒曉得是兒子不是,衝撞了他,惹出來的禍。但是滿肚子裏的痰,越發湧了上來,要吐吐不出,要說說不出,急的兩手亂抓,嘴唇邊吐出些白沫來。匡胤還在那裏嘰哩咕嚕說:“是個有本事的,就去中進士做官給我看,不要在我們家裏混閑飯吃。”王仁德聽了這話,更是火上加油,拿著板子趕過來打。趙弘殷聽見不像樣,趕進來抽了匡胤幾個嘴巴,又朝著先生作了幾個揖,賠了許多話;把老師攙進房裏完事。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