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高平之戰(1 / 3)

卻說柴榮不聽馮道勸阻,一定要禦駕親征。當有趙匡胤奏道:“陛下初登大位,將士凋零,英雄忠義各守藩鎮,不可輕調。河東兵甲正利,未易即破。陛下此行,須在教場演武,挑選勇者命為先鋒,方可以收全功也。”世宗大喜道:“愛卿之言甚當。”即頒下旨意往教場比武,挑選先鋒。

次日,教場中旌旗四立,軍伍齊備,槍刀出鞘,盔甲鮮明。不移時,世宗聖駕來到,文武各官俯伏而迎,依班序立。隻聽鼓樂喧天,炮響動地。柴榮親到教場演武廳坐定。匡胤奏道:“斬將破敵以勇為先;定取高下以箭為能。陛下可取箭高者為正先鋒,力勇者為副。”世宗道:“卿言甚善。”即令軍士於平坦之處立起紅心,下令將士較射。隻見左邊隊裏踴出一將,生得麵如傅粉唇若塗朱,向前說道:“臣先射箭,然後比勇。”眾視之,乃駙馬張永德也。永德左手持弓右手搭箭,一連三箭俱中紅心。眾軍喝彩。永德下馬見駕來取先鋒印。忽右隊中衝出一將,喊聲如雷大叫道:“先鋒印待我來掛。”世宗看時,乃是先帝外甥李重進,李重進上前奏道:“臣弓馬純熟,願在陛下之前一試,與駙馬定其高下。”世宗道:“皇兄可即試之。”重進說聲:“領旨。”跨上雕鞍,扯開弓搭上箭,也是一連三箭都中紅心。鼓聲震野喝彩嘩然。永德大怒道:“汝箭雖高,敢來與我比勇麼?”重進道:“誰又怕你?就與你比勇何妨。”兩個各騎戰馬都拿兵器,正要動手。匡胤恐二人相鬥各有所傷,即忙啟奏柴榮道:“永德、重進皆陛下至親,兩虎相鬥必有一傷。臣見將台下石獅子約重千斤,陛下可命二人比試,誰能舉上台、提下台者,便為先鋒,不許兵器相鬥。”世宗大喜,即命二人比試。二人得旨一齊下馬,棄了兵器走至台前。看那石獅子高有五尺,永德左手撩衣右手將石獅子提起,用盡平生之力提上台來,回身下台提歸原處,滿麵通紅喘息不止。重進道:“我待提與你看。”亦將石獅子提上將台複又提下,歸於舊所氣力用盡,麵色亦紅。兩下軍士盡都喝彩。

忽見將台邊閃出一個少年壯士,頭戴粉地武巾,身穿素色箭服,昂然走至台前,將石獅子提在手中,慢慢的在軍前走了一轉,輕輕放於原地,氣不喘息麵不改色。軍士見了盡皆喝彩道:“真將軍也!”匡胤見了暗暗稱羨,叫人邀入軍中問其姓氏。其人曰:“小人姓高,名懷德,乃高行周長子。因父已喪,流落江湖。今聞聖上演武,特來獻技聊充步卒,以酬平生之誌耳。”匡胤聽了暗暗吃驚:“高行周乃聖上仇人,焉肯錄用其子?吾當奏知主上竭力保舉,庶幾不負高公遺托也。”於是將此情節奏知世宗。

世宗聽說是高行周之子,勃然大怒曰:“賊子既來,與朕拿下斬首。”匡胤諫道:“不可。臣聞刑罰必中,罪人不孥。行周既已自決,足可以釋其怨矣。其子無辜,陛下豈可以一概施之乎?況今兵下河東,正在用人之際。古雲:‘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臣觀懷德有千人之勇,陛下恕而用之,必能效死以建功也。世宗聽奏,回嗔作喜道:“愛卿之言甚善。”遂宣上懷德道:“朕與汝父有仇,含憤已久,本當盡法;但念朕之仇,一人之私也,為國家用人,天下之公也,朕豈可以私憤而廢公事乎?且觀汝勇力,足堪任用,未知汝能騎射否?”懷德奏道:“小人從幼習學,諸般武藝皆能,況射箭乃將家首技,豈有不能?”世宗傳旨給付鞍馬弓箭,著懷德試射。懷德領旨跨上征駒,彎弓搭箭連發三矢,俱中紅心。世宗大悅,令懷德充為禦前侍衛。匡胤奏道:“懷德武藝出眾勇力過人,陛下應當重用以展其能。今駙馬與李將軍爭奪先鋒未定高下,何不以先鋒印與懷德掛之,軍中自無他議矣。”世宗允奏,命司官取先鋒印與懷德掛之;當廳又賜了金花禦酒以顯其榮。懷德謝恩而退,世宗返駕回宮。

數日後柴榮親征劉崇。但見旌旗蔽日,劍戟凝霜,人如猛虎,馬賽飛彪。不日已至澤州,安下營寨。北漢之兵,屯於高平之南,世宗命前鋒擊之,北漢兵退十裏。柴榮恐他遁去,再命諸軍夤夜前進,且促河陽節度使劉詞趕緊派兵援應。

諸將因劉詞未至不免寒心,但因周主軍令甚嚴,不得已驅軍前行。

柴榮率軍日夜兼程,終於在三月十九日,趕到了高平郊外的巴公原(今山西高平市巴公鎮),與劉崇大軍不期而遇。

一場具有曆史意義的重大戰役——高平會戰拉開了帷幕。

漢遼聯軍的四萬精銳齊聚巴公原,北漢皇帝劉崇作為主帥領兩萬禁軍居中掠陣,遼將楊袞率一萬契丹鐵騎以為左翼,北漢第一猛將張元徽率一萬漢軍以為右翼,軍容嚴整,殺氣騰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