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5)初戀(1 / 1)

也許,每個人都有青澀的初戀,馬嵬的初戀是在小學四年級,一個90後青春懵懂的年齡。

那隻能說是好感,好像還沒有上升到喜歡的程度,但就是那個時候,“喜歡”這個詞在心中慢慢的發芽。

記得追求那個女生用了兩年的時間,她總是坐在前排,馬嵬總是坐在後排,上課的時候,為了更多地和那個女孩子進行眼神的交流,所以就拚命地舉手回答問題,然後,她便有理由回過頭去看。

可以說,因為她,馬嵬的性格發生了變化,從一個不太會說話隻知道學習的好學生,變成了一個個性十足的小夥子,如果沒有這個女生,就沒有今天我筆下的馬嵬。

我還是很懷念當時的感覺,我們放學一起踩著單車,在馬路上並排的行走者,那時候,整天想著各種笑話逗她開心看著她的笑,心裏有一種溫暖,本來,是一個不怎麼搞笑的人。

很多年後,那種笑變成了尋找心動女生的標準,不曾改變。

直到現在,都喜歡充滿笑聲的女孩子,雖然,這種笑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越發的複雜起來,慢慢的,笑變成了一種表情,與快樂無關。

這就叫做傳說中“初戀”吧,雖然最後沒有成為能白頭到老的人,但是那種認真付出的情感,單純的像是兒時5毛錢一袋的汽水,沒有多少甜味,沒有鮮豔的色彩,更沒有華麗的包裝。雖然日後你連20塊錢一瓶的飲料都喝膩了,但是那種味道永遠都代替不了你第一次喝汽水時的激動。

那是一個大膽的女生,終於,當五年級快要結束並且快要分班的時候,她在我旁邊借用閨蜜的口像我表白。

“馬嵬,你喜歡她麼?”

到現在,都無法忘卻那種期待的眼神。

但是真的是傻傻的呆在那裏,不敢想象以後要怎麼辦,直到上課鈴想起,然後,淡淡的說一句“不喜歡。”

那是05年,那時候對“喜歡,”的理解為要對這個女孩子負責。

所以單純的回答了一句,並不知道這種回答帶來的後果。

之後我們便漸行漸遠。

回家的路上,沒有了一起的並排行走,沒有一起等火車時候的數火車車廂,一句話,換來的,是一句漸漸的冷漠。

之後,就分班了,他們被分到不同的樓層,不同的班級。

時光飛逝,一晃是十年。

想起了12年台灣很火的一部,九把刀寫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那部電影,自己默默地看了很多遍。

再後來,他們上了不同的初中,然後,再也沒有聯係過。

六年級上操時能偶爾的看到她在走廊上,靠著欄杆,望著遠方發呆。

馬嵬知道,如果她今天還記得我的話,一定還知道當時都在想些什麼。

再後來,就沒有後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