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辭行 (下)(1 / 2)

如果換做張潛剛剛來到大唐那會兒,李重茂的這番表演,不定還真的能引起張潛幾分共鳴。而現在,張潛感覺到的,卻隻是遺憾!

不算重,畢竟早在兩前,高延福已經提醒過他,新君隻繼承了李顯“良善”這一個優點,其他方麵,全都乏善可陳。

不過,遺憾歸遺憾,該做的表麵文章仍然得做。誰知道皇帝身邊,藏著多少個別人的耳目。即便為了讓各方勢力安心,張潛也必須將表麵文章做得滴水不漏。

因此,不待李重茂將眼淚抹幹,張潛就按照預先排練過的套路,躬身行禮,“聖上節哀!先帝英年早逝,微臣每次回想起來,也都心如刀絞。然而,微臣越是念及先帝的知遇之恩,越明白肩頭責任之重。推己及人,微臣鬥膽以為,聖上也應如此。”

“張卿——”李重茂的表演頓時有些卡殼,楞了足足有七八個呼吸時間,才又抬起手捂住自己的額頭和眼睛,“張卿此言甚是!父皇將大唐江山交付於朕,朕即便此刻心裏再痛,也必須振作起來,讓盛世早日降臨,如此,才不會辜負父皇對朕的期待!”

“聖上英明!”張潛心中又偷偷歎了口氣,同時高聲稱頌。

“隻是,如何才能讓盛世早日降臨,朕即位以來,日思夜想,卻半點兒頭緒都沒有!父皇曾經對朕過,張卿文武雙全,不知道張卿可有良策教朕?”李重茂顯然也偷偷做了一些準備,很快就又將話題硬扭了回來。雖然扭得略顯生澀,卻也讓張潛避無可避。

“先帝盛讚,微臣愧不敢當!”既然避無可避,張潛就隻好繼續按照準備好的套路見招拆招,“更不敢妄自尊大,胡亂為聖上獻什麼治國之良策。”

稍作停頓,不待皇帝繼續出招,他迅速做出補充,“況且輔佐聖上製定國策,乃是當朝中書令,門下侍中,左右仆射之責,微臣乃是邊將,不應肆意置喙!”

“可太後和朕,已經應了蕭中書和宗仆射的舉薦,冊授卿為同中書門下三品。”終究還是個孩子,皇帝李重茂很快就失去了繼續繞彎子的耐心,直接把還沒有給到張潛頭上的虛銜端了出來。

“微臣還沒接到聖旨!”張潛想了想,笑著拱手,“但微臣相信,君無戲言,所以,微臣先行謝過聖上隆恩!”

“張卿免禮!”李重茂隨便抬了下手,焦躁之意迅速湧了滿臉,“朕不需要你如何謝朕。朕隻希望,不辜負父皇的期待。張卿可有良策教朕?”

這就是明顯以做生意的方式,逼張潛表態了。給了一個同中書門下三品的“畫餅”,卻要張潛立刻站在自己這邊,不問福禍,未免也太做得太過“精明”!

當即,張潛心中最後一絲猶豫盡數消失,站直了身體,鄭重拱手,“末將乃是武夫,真的不敢談什麼良策。但是,既然聖上有問,末將不能不答。然而,此策是否有利於國,末將卻無任何把握。還請聖上與中書令,門下侍中,左右仆射商討之後,再做定奪。”

“張卿盡管,朕洗耳恭聽!”皇帝李重茂,隻想要讓張潛表態做自己的人,根本不在乎他獻的策略是否有效。因此,立刻笑嗬嗬地抬手。

“微臣最初從軍械監入仕,後來又陰差陽錯,做了牛都護麾下的長史。微臣自覺學識不足,擔心辜負了先帝所托,因此,平素倒也努力讀了一些書。此番出征在即,又讀了一篇古人的大作,其中有兩句,讓微臣佩服至極。”張潛笑了笑,不慌不忙地給出了準備已久的答案,“今日聖上問起之國之策,微臣就暫且跟古人把這兩句話借過來,轉送聖上:親賢臣,遠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世人寫詩,皆喜歡以漢諭唐,微臣以為,聖上想要讓貞觀之治重現,也無非是這六個字,親賢臣,遠人!”

“那張卿以為,朕該如何分辨賢臣與人?”論讀的古文多,李重茂肯定不會輸給張潛。聽他竟然拿《出師表》上的話來搪塞自己,立刻揪住其中關鍵點不放。

“在於君王之身。古人有雲,主明則臣直。若是為君者賢明寬容,朝堂上自然群賢畢至。,若是為君者心胸狹窄,喜歡聽阿諛奉承,自然身邊都是人。”張潛虧了早有準備,堅決不肯上當,回答得滴水不漏。

“那又要如何讓賢臣甘心為朕所用?”李重茂緩緩向前邁了半步,聲音裏充滿了逼迫之意。

“啟奏聖上,微臣不知。”張潛毫不猶豫地後退,將雙方之間的距離重新拉開,笑著拱手,“微臣自問,隻能算一名良將,算不得什麼賢臣。所以,聖上問微臣,等同於問道於盲。”

“可是你卻不顧一切,為父皇守了十八靈柩!”沒想到張潛退得如此果斷,李重茂的聲音不受控製地變高,“朕除了你,看不到第二個人對父皇如此忠心耿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