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成公十五年(前五七六年)
夏季六月,由宋國右相一手促成的晉、楚第一次“諸侯弭兵”,由於楚國的首先毀約,再次伐鄭而告吹。晉、楚之間為了中原爭霸再次陷入敵對狀態。
十一月,晉國見前幾年楚國忙於應付其東邊日益崛起的吳國,再也無力專心與自己中原爭霸了,“聯吳製楚”的戰略已初見成效,現在,為了進一步拉攏吳國來鉗製楚國,在晉景公的親自牽頭下,由時任魯國正卿叔孫僑如出麵召集晉國正卿士燮、齊國上卿高傒的兒子高無咎、宋國右相華元、衛國卿士孫林父、鄭國公子鯂、邾國國君邾子一起來到靠近吳國的鍾離國(現在安徽鳳陽、蚌埠一帶)與吳國會盟。
吳國的身影第一次出現在中原諸侯盟會上,與會諸侯共同為吳國出謀劃策來對付楚國。
吳子壽夢自此開始稱王,在他治下的吳國趁晉、楚兩國忙於中原爭霸之際,加緊發展農業和軍事力量,逐步擺脫了貧窮、落後的“蠻夷”帽子,走上了強國之路。
魯襄公三年(前五七〇年)
春季,為了報複吳國倒向晉國而充當中原諸侯聯盟在南方鉗製自己的角色,楚國令尹子重在楚共王的受命下,命令大夫鄧廖和自己兵分南北二路進攻吳國。
令尹子重選擇了一支精煉的軍隊親自帶領,由北路進攻吳國,攻克了鳩茲(現在安徽蕪湖東黃池鄉境內)地方,然後到達衡山(現在安徽馬鞍山當塗縣東北六十裏的橫山)地方休整。
同時,楚大夫鄧廖率領由穿著“組甲”軍備的車卒三百人、穿著“被練”軍備的步卒三千人組成的楚軍,從南路侵襲吳國。
原來這“組甲”是楚軍新發明的用絲繩穿綴金屬甲片的甲胄;而“被練”則是一種用熟生絲穿綴皮革片的戰袍,穿在身上可以保護全身乃至膝蓋以下部位。
吳軍為了集中力量,放棄阻擊北路侵入的楚軍,全力攔阻南路攻擊的楚軍,俘擄了南路楚軍的主帥鄧廖以及穿著“組甲”的車卒八十人、穿著“被練”的步卒三百人,其餘皆被吳軍所斬殺。鄧廖率領的南路楚軍大敗。
令尹子重率領的北路楚軍由於沒有遭到吳軍的任何抵禦,進展相當順利,回國後,他在太廟大肆慶祝、犒軍。不想,三天後,吳軍就緊接著發起了猛烈的反擊,攻打楚國,占領了楚國邊城駕邑(現在安徽蕪湖無為縣西南)。
駕邑是楚國富庶的城邑,鄧廖也是楚國的賢才。所以,當時的君子認為:“子重在這次戰役中的所作所為,得不償失。”因此,楚國國人紛紛責備子重。
令尹子重在輿論的重壓下,心裏很不痛快,因心中憂鬱引發心病而死去。
六月己未日,即二十三日,晉悼公召集中原諸侯在雞澤會盟。收到邀請的吳子壽夢沒有去出席盟會。
魯襄公五年(前五六八年)
夏季,吳王壽夢為了和晉國進一步交好,派遣大夫壽越前往晉國,解釋兩年前吳國沒有參加“雞澤盟會”的原委,同時重新請求聽從晉國的命令,還表達了對中原諸侯友好的態度。
原來二年前的六月,晉悼公見鄭國已經脫離楚國而順服晉國,於是想讓吳國加大在南部方鉗製楚國的力度,於是召集諸侯在雞澤(現在河北邯鄲雞澤、曲梁縣西南)會盟。為此,晉悼公還派遣卿士荀會特意到淮水邊上去迎接吳子壽夢前來出席,但吳子沒有前去。吳王現在覺得這在外交上似有失禮之處,於是才派大夫壽越前去解釋。
晉悼公聽了吳子壽夢的解釋,表示可以理解,答應為吳國再次召集諸侯會盟,立刻讓魯國、衛國先期會見吳國,同時告訴吳國會見的確切日期。所以魯國卿士孟獻子、衛國卿士孫文子奉命馬上在善道(現在安徽盱眙縣北)會見了吳人。
九月丙午日,即二十三日,晉悼公和魯襄公、宋平公、陳哀公、衛獻公、鄭僖公、曹成公、莒子、邾子、滕成公、薛伯、齊國世子光以及鄫子一起來到衛國的戚邑(現在河南濮陽市古戚城),同時會見了吳人。會堂上,晉悼公還命令與會諸侯一起出兵幫助戍守陳國(現在河南周口淮陽縣城關鎮一帶)。
原來上年春季三月,楚國對陳國不聽自己的命令而興兵問罪,真巧趕上陳成公薨歿而暫時退兵。夏季,楚國勇士彭名率兵伐陳,借口是陳國缺乏禮節。冬季,楚國又讓頓國趁機再次攻打陳國。
範宣子士匄對晉悼公勸諫道:“楚國人討伐三心二意的國家而新近又立了子囊為令尹,一定會改變先令尹子辛的政策而很快討伐陳國。陳國接近楚國,其百姓時時駭怕兵患,能夠不歸向楚國嗎?保有陳國,不是我們晉國的事情。放棄陳國,以後反倒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