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有一位元曉大師,是徹悟“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之理而悟道。
元曉大師一次外出,夜幕低垂,他已經走得又饑又渴,可是荒郊野外哪有居住之處?正在饑渴萬分時,忽然看到路旁有一塘池水,於是伏下喝水。池水入口,一陣甜美之味如清涼甘露,幹渴的他喝了個飽,感到無比歡喜清安。隨後,元曉大師任意在山邊樹下找個地方,暫住一宿,打算等到明天一早再趕路。
隔日,晨曦光燦,他整理行裝繼續趕路,走到昨天夜裏喝水的池塘邊一看,水裏竟然沉積著好多動物的死屍骨頭。
這一看,想到昨天在水塘裏喝了那麼多的水,一陣惡心湧現,像是要把昨晚喝下的水一吐而盡。刹時,昨夜喝水時甜美清涼的感受浮現,甜美惡心交疊如暗潮不停侵襲著他。他一怔,明白昨夜與今晨,甘露與屍骨,不過萬法一心!
人間萬事皆一般,卻因一心的變化千差萬別。意識分別,造作不同的感受與境界,不一的感受,釀成有情眾生恒河沙數的善惡心念。生死的禍端由此心,解脫成聖也由此心。以致《華嚴經》點出:“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佛法大海,珍寶無盡,縱是一言半語,隻要通達深入,句句都能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