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淨土法門的行人,喜歡拿著念珠念佛,念一聲佛號,就撥動一粒念珠。曾有人問我:“依你看,觀世音菩薩手上拿一串念珠,究竟是在念什麼呢?”
有一天,佛印禪師與蘇東坡散步途中,一尊馬頭觀音石像屹立在旁。佛印禪師向觀音合掌禮拜,蘇東坡不解:“我們手持念珠,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手持念珠,又要念誰?”佛印禪師:“念觀世音!”蘇東坡:“觀世音菩薩為何要念自己?”佛印禪師:“求人不如求己。”
念觀音,拜觀音,不如自己作觀音。學佛修道就是要皈依自己,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因此黃檗禪師說:“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佛法千經萬論,無不是講“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肯定自己的清淨本性,肯定自己就有三寶力量,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是觀世音,人人都是觀自在,不需懦弱自卑,那麼生活中處處事事都能自在無罣礙。
然而,我們常常忘失自己,為環境,為錢財,為情愛,為名利地位,為人我相處,乃至為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不如意迷失自己,失卻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有句話說:“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人必自尊,而後人尊之。”何不學習觀自在菩薩的慈悲力、智慧力、威神力,求人不如求己;一切善惡順逆,是非好壞,隻要一心自在,何愁烏雲密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