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伽屍國,波羅奈城郊外,一處幽靜的山林裏住著五百隻獼猴。有天夜晚,他們遊行林中,找到一棵果實累累的尼俱律樹,便在樹上大快朵頤起來。
正當大家樂在其中的時候,猴王望著樹下一口古井中所映現的月影說:“你們看,天上的月亮掉到井裏了,大家趕緊想辦法把月亮撈起,莫要讓世間長夜暗冥無光啊!”於是眾獼猴七嘴八舌地商議著,這時猴王又開口說:“我有辦法!由我先捉住樹枝,你們其中一位再捉住我的尾巴,如此輾轉相連,必定可以將月亮撈起的。”說罷,猴王率先捉住樹枝,一隻猴子再捉住猴王的尾巴,另一隻猴子再接上,一個接一個,接到最後一隻猴子時,離水麵還有一點距離,他才稍微用力,樹枝已承受不了眾獼猴的重量,於是“叭”一聲斷了,所有的猴子頓時一齊跌進古井裏。
《摩訶僧祇律》這則譬喻故事意在提醒世人,莫為世間幻象所迷,終日追逐鏡花水月的結果,隻是徒勞無功,甚至身陷苦痛之中,難以自拔。永嘉玄覺大師更在《證道歌》中以“鏡裏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掙拈得?”欲提起我們的反思,錢財名利、愛情權位、順心逆境都是鏡花水月,一味欲求、妄求,究竟為何?
世人貪逐不實的愛情、名位、錢財……就像獼猴欲撈水中月,月沒撈起反而傷身害命。何不斷然放下一切不必要的執取、妄求,看透世間虛妄假相,不耽夢裏美醜善惡,好在水月人間任運隨緣,不拘不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