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成雙一不單(1 / 1)

二是兩,它不是雙的;一也不是個、個體、單個,怎麼說呢?“二不成雙一不單”,這是一個極具哲理的思考。

“台灣銀行”過去有一位襄理張劍芬先生,是個寫對聯的高手,據說十九歲就高考及格,做了縣長,可說是湖南才子。他尤其樂於為佛教,為各寺廟做對聯。

台灣有一位悟一法師,曾經做過台北善導寺的監院、住持。悟一法師也曾請張劍芬先生為他做一首對聯,並請張先生將“悟一”兩字用到對聯裏。可是這個“悟”的意義和“一”的數字無法對在一起,是一個很難做的對子。

然而,高手畢竟不同凡響,他究竟是做出來了。上聯是“迷即眾生悟即佛”,迷時即眾生,悟了就是佛。下聯是“二不成雙一不單”,“二”不以為雙數,“一”不以為單數,他這跳脫約定俗成的框架,極富禪意。

究竟是二大呢?還是一大呢?“一”並非“單”。比方說,一尊佛、一個人、一棟房子、一個台灣、一個地球、一個虛空……“一”包涵了無窮無盡,不可限量,因此並非單個,不小也不少。二也不見得多,宇宙萬有,萬法歸一,都含容在“一”裏麵,又豈比“二”小呢。

因此,悟道者對宇宙萬有不以量測。他不計較數字是多是少;他不認為自己必須擁有幾千、幾萬、幾億……才滿足;他不認為名下要有多少房屋、土地才覺得幸福。法界就在我一心,我一心擁有無量無邊的法界,“大千世界一禪床”,何等逍遙,何等自在。

禪者的胸懷能容萬物,溪聲、山色、人我、宇宙都在他的心中,何其遼闊。我們是否也能學習禪者的包容心,在非原則問題上,包容異己,包容忙碌,包容煩躁,包容厭惡……讓我們的心愈來愈像無垠的大海,不舍涓滴,含藏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