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50:嘉靖震怒幾度昏厥蒲榻(下)
翻譯過來的意思是說:
戶部雲南清吏司主事海瑞在此上奏:
為了匡正君道,明確臣下職責,求萬世治安,我要直陳天下第一事。
國君是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人,正是因為是天下臣民萬物之主,所以責任重大。倘若民生措置失當,就是君主沒有負起責任。所以,臣子就應當盡量為君主服務,忠於職守,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臣子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君主的責任亦才算盡到。以前那些專圖討好,曲意逢迎,不讓君主聽到實際情況之人,現在用不著說他們了。
危言聳聽的人或許會說:君子總是想法多,即使遇到賢明君主,政治清明時代,亦常常居安思危,憂慮重重,隻怕反而讓人思維混亂,搞不清方向。這種說法不符合現在的情況!臣蒙受國恩,寧可直言得罪亦不想說假話,好的就是好的,壞的就是壞的,一絲一毫都不敢隱瞞。我不為討上麵歡心,亦不計較得失,今日披瀝肝膽,掏出真心,對聖上您說幾句實話。漢代名臣賈誼曾和文帝這樣說:“下麵進言之人總是說:天下已經大治,臣獨不以為然。那些說天下已安已治之人,不是愚昧無知,就是阿諛逢迎。”文帝算是漢代的賢君了,賈誼亦不是對文帝要求過高。漢文帝的品質作風是好的,他有愛民之美德,為人亦慈和儉樸,從容謙遜,但缺點在於遊於玄老,不專事於政,有許多政事都被耽誤了,沒有辦好。假使臣下看不到這些弊病,一味認為天下已安已治,這就是愚昧無知。假使臣下看不到文帝的才能畢竟有限,一味用已安已治的話來歌頌他,這就是阿諛奉承。
聖上自視和漢文帝比較起來怎麼樣呢?聖上天資英斷,睿識絕人,具有成為堯、舜、禹、湯、文、武這樣的君王之潛力,聖上像漢宣帝一樣做事努力認真,像光武帝一樣為人大度,像唐太宗一樣英武無敵,像唐憲宗一樣能夠削平各地藩鎮叛亂,聖上還有宋仁宗的仁恕之德,總之,像這些可取的優點,無論哪一項,您都是具有的。您即位初年,鏟除積弊,明白宣示,同全國老百姓一道革新政事。舉其大概吧:您作過一篇《敬一箴》,提倡規戒;改定了一些冠服製度,下令廢除孔子廟裏的塑像,隻用木主;削弱了宦官的內外之權;將元世祖從曆代帝王廟所祭牌位中剔除;在孔子廟兼祭孔子的父母。那時候天下人都很期待,認為您一定大有作為。有見識的人都認為:隻要有好的臣子幫助,不需多久,天下就可太平,您一定比漢文帝要強得多。然而文帝能發揚仁恕之性,節約恭儉,體恤愛民,宋朝的呂祖謙說他善於用人,能盡人之才力。一時天下雖說不上已經大治,但國庫充盈,連串錢的繩子都朽爛了,百姓安樂,財物豐足。大家公認他是夏、商、周三代以後的一位賢君。
聖上您立誌要有作為,可是沒過多久,就被雜亂的念頭導引到別的地方去了。您把自己的剛強英明用到錯誤的地方,以為人真的能夠長生不老,而一味的玄修。聖上富有四海,卻不念及那都是民之脂膏,常常大興土木,大修宮殿廟宇。聖上二十餘年不上朝處理政務,導致綱紀鬆懈敗壞。朝廷賣官買官,援用這種章程越來越濫,美其名曰推廣事例,導致豪強四起,名爵泛濫。您專門和方士在一起煉丹,不與自己的兒子們相見,人們都以為您缺少父子之情。您常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人們都以為缺少君臣之禮。您整天待在西苑不回宮,人們都以為缺少夫婦之情。天下官吏貪汙成風,軍隊弱小,水災旱災無時不有,民不聊生,導致流民暴亂像火燒一樣,越來越盛。自聖上登基以來,前幾年就這樣,但還不嚴重,但是如今賦稅徭役越來越重,各級官吏都效法朝廷,盤剝百姓無度。聖上花很多錢崇奉道教,十餘年來已經做到極致了。因此,聖上改元號之時,天下人都猜想:這意思就是說“嘉靖者言家家皆淨而無財用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