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63:喜結良緣流所雙喜臨門(中)
經過一個長冬的大雪覆蓋,黑黝黝的土地像是冒出了油來似的,小麥在這樣的土地裏,很快長出麥芽,長成麥苗,並且長勢良好。麥種是浸泡過後種下地的,春天的土地溫潤,麥芽很快長出土層,綠油油一片,望不到邊。
經過半個冬天,一個春天的廝混,四個小孩已經與二位姐姐混得很熟絡了,雙方老人看在眼裏,都非常喜歡,巴望著早點喜結連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隻等媒人的媒妁之言,便可進行成親儀式。
種完了小麥,除了除草施肥,基本上就沒什麼事可做,屋前種了幾種菜,亦花不了多少工夫。鄢懋卿與鄢五商量著,又在正屋的兩側,各建了兩間茅屋。與正屋形成一個四合院樣式,隻是前麵部分,是用泥坯子搭起來的圍牆而已。
多出四間屋子,兩間做了兩個孩子的婚房,另外兩間,則先用來堆放農具雜物。耕牛和馬就養在朝門左邊,牛屎馬尿則流出院牆外的大糞坑裏,牛馬圈旁邊還搭了豬圈,豬圈的糞水亦流到外麵的大糞坑裏,儲存起來,以備下地時用。其它牲口的棚子,搭在朝門右邊,牲口棚裏的糞便則需要人工清理,然後挑到外麵的大糞坑裏儲存發酵。這些活兒,基本上都是幾個男孩子負責。
既是準備的新房,就得盤兩架炕,算是給兩個孩子準備的結婚用房。盤了新炕就要燒炕,這亦是在當地住久了的人告訴他們的,不然,濕氣太重,即使是年輕人火力旺盛,抵抗得住亦不行,會落下病根兒。
尤其是剛剛結婚的新人,更不能住濕氣太重的房子,即便是夏天亦不可以。於是,這兩間屋子裏,便每天都充斥著一股木炭味道,炕下每天都燃燒著熊熊大火,煙窗冒出青青的煙,飄向遠方。這日子,就在這種人間煙火味中,過得舒適流暢起來。
隻是,這媒人一事,遲遲找不到合適的人選。趙氏按捺不住,讓鄢家出麵找人保媒,怕是一時半會兒辦不到,便請了比較熟悉的鄰居張媽,就說是鄢家請來保媒的。幾方坐在一起一說,當即便定下了成親的日子,端午節就把婚禮給辦了。
在媒人的安排下,很快下過三書六禮,端午節就到了。三書是指聘書、禮書、迎書,六禮是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和親迎,經過這些手續,便可拜堂成親。
正好是子雲看中了姐姐徐智,萬成看中了徐慧,兩姐妹嫁給叔伯兄弟,由姐妹變成叔伯妯娌,不費什麼事。
遼陽地區人口相對稠密,不過,大多都是謫貶戍邊的官吏、商人,以及內地犯法的兵士,與抗稅的農人。
大明朝從洪武年間,朱元璋坐穩天下開始,就有處罰犯罪人員充軍戍邊的規矩。南籍罰充北地,北籍罰充南地,被處罰之人,有各級官吏,士農工商,應有盡有。
罰到遼陽衛來的,雖是南方人最多,但南方又有很多地方,各地文化習慣不同,風俗習慣各異,便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形式。都是大明子民,盡管細節各有不同,大體上可是相同的。結婚得用花轎,得吹吹打打,這個不能缺少。何況是姐妹倆嫁給兄弟倆,更得熱熱鬧鬧。
鄢懋卿與鄢五兄弟,花錢請吹鼓手,雇了兩頂大紅花轎。南北文化交彙這麼多年,婚嫁喪葬一套禮儀所需,自是不難找到,有專業的班子做全套服務,隻需花相應銀子即可,但亦不貴。
端午節是傳統佳節,南北各方都要吃粽子。兩家合在一起,包了很多粽子,以兩家的名義,向牛家窩堡全體居民發了請柬,要是到齊了,加上主家,大概有七八桌人,他們便預備了十桌酒宴,有兩三桌,是給子雲與萬成軍營朋友準備的。
這邊沒有叫花子一說,每個人都有田地,隻要有手有腳,都不會沒飯可吃。倘若實在是懶人那種,便讓兵士抽他鞭子,直到不敢懶惰為止。因此,根本沒有要為叫花子預備酒席的概念。但還是得多預備二桌,這是廚師建議的。根據廚師多年經驗,像鄢府這種有地位的謫戍官員,隻怕並未下請柬的人家,亦可能有一些會來賀喜。
酒宴其實比較簡單,備上十個菜,三素七犖。三個素菜好辦,時令菜蔬即可,難辦的是七個葷菜。七個葷菜,需要雞、鵝、鴨、魚、豬、牛、羊肉各一個。這些集市上都有現成的,隻是置辦齊全了,十二桌酒席,包括酒水糖果,需要近五百兩銀子。
這還辦得很是普通,亦就是各個葷菜底下要墊些蔬菜,比如土豆、紅苕或者芋頭。倘若要辦成遼海衛最好的酒席,那就得讓葷菜下麵不墊底,全用各種肉品裝滿整個碗。雞鴨魚則是整個的,每桌一條三二斤的整魚,一隻三二斤的雞,一隻三二斤的鴨。倘若這樣,酒筵辦下來,一桌則多需要近三倍的銀兩才能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