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02: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下)
如此一來,四強決出。再度抽簽,可巧得很,清風真人對決靜心真人,無塵真人對決一陽真人。這回隻能兩對一對一決賽,不得由弟子參與。
最後三日時間已到。無塵真人派出弟子,下山請來五位賢能長者,鄢懋卿是最後一位上山的。無塵真人沒有特別同他打招呼,一切皆由持修出麵,當介紹到鄢懋卿時,眾真人並未對他產生多大興趣,倒是詢問起,當年跟隨他一起執行欽差事務的管家鄢五爺來。侍郎老爺見人詢問,雖然淡定,卻亦流下了老淚。眾人見狀,便知分曉,不再提及此人。
倒是無塵真人,硬是運用功夫,將眼淚逼回眼眶裏。他們兄弟常常相見,卻不能相認,著實憋人。不知為什麼,無塵真人內心非常想告訴景修兄長,可就是開不了口。其實鄢懋卿亦有感應,但他並不相信無塵真人便是他兄弟,因為,無塵與鄢五之間,簡直判若兩人。
在五位老賢者中,數鄢懋卿年齡最大,如今已是九十四歲,學問最高,社會地位曾經亦最高,他被大家一致推舉為裁定組負責人。年齡雖然已經九十四歲,可他耳不聾,眼不花,即便是在道觀裏,每日中午與晚上,還是要喝幾口鄢公酒,酒就在他隨身攜帶的葫蘆裏。葫蘆大約能裝兩斤酒,用一根絲質布繩拴在腰間,將他挺直的腰板,晃得猶如一棵鬆樹。
第一日,日程安排講法。無巧不成書,勝出者便是清風真人、靜心真人、一陽真人。持修道長因是直接進入四強,自然便由這四人對決。勝負由五位老賢者評分決出,十分製,五人所評之分數總和,便是講法者得分,以分數高低決定名次。評分全由五位老賢者感覺,不設條條框框,倘若出現平分,則由老賢者中年齡最長者裁定。
第一個出場的是武當山清風真人,他講法的主題是:天下道觀是一家,應該有一個主持真人主持全局,規範道家行為,剔除道教敗類,優化道家風範。結論是:扭轉自隆慶帝後,道家頹廢之局麵。立意好,想法亦不錯,就是泛泛而談,似有假大空之感覺,落不到實處。
這樣的命題,誰都能說上一陣子,且並不比他差。
第二個出場的是峨眉山靜心真人,他講法的主題是:吸取佛家優秀經驗,道佛兼容並存。靜心真人講法的結論是:促進道家發展,平衡道佛生存空間。內容雖然與清風真人不同,但旨意卻幾乎可落到同一個點上,皆是壯大道家隊伍,提高社會地位。自然亦有口頭主義之嫌。
第三個上場者,則是終南山一陽真人,他講法的主題是:仙道同宗,修身助國。其結論是:練好武功,協助官家治理天下。出發點雖然不同,意思卻與前麵二人所說接近,幾無新意,達不到震耳發聵境界。一陽真人所言,好像還有暗中討好五龍觀之嫌。“練好武功,家治理天下”,不正是無塵真人他們所作所為麼?
持修是晚輩,又是直接進入四強,自然便是最後一個出場。他講法之主題:道者,道德為上,傳播道德,引人向善,此乃道家之首要責任。結論則是:做好身邊事,匡扶人間正道。
這回,持修道長再無提及本觀師尊在朝鮮戰事之一字,隻是用本觀興衰成敗的事實舉例,倘若不注重道德養成,便很有可能危害一方百姓,若然如此,還何以談及道乎?
每人講法時間均有半個時辰,講完後,由五位老賢者統一評分。結果出人意料,三位真人所涉主題盡皆宏大,但涉及內容較為空泛。持修道長所言之事雖小,卻是涉及到一方百姓平安幸福之大事,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持修道長年紀雖輕,但辯才了得,一如首輪講法與辯論,旁征博引,口若懸河,觀點明確,思維慎密,難能可貴者,勇於暴露本觀醜事,胸懷坦蕩,極大刺激了各觀真人道士。五位老賢者,隻有一位打了九分,總分四十九分。武當清風真人總分四十八分;終南山一陽真人四十七分;峨眉山靜心真人四十六分。
雖是一分之差,每一位皆險勝對方。老賢者們見微知著,洞察秋毫,給每一位的講演都做了一句話點評。給持修道長評語:後生可畏,道法天齊;給清風真人評語:拳拳之心,道家風範;給靜心真人評語:道佛同源,萬法歸宗;給一陽真人評語:知行合一,法力無邊。表麵上看起來,四句話一人一句,仔細思量,其實,這四句話,皆是寫給持修道長的。這便是鄢懋卿高明之處,意味著在他心目中,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