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大周軍方以太尉陶衡為首,往下依次是前、後、右、左四大將軍,分別有統率十萬大軍之權。
前將軍王旦出身將門,再加上功勳卓著,有儒將風采,是以位列前將軍之職;後將軍鄭子良顯名於英才會,從軍中小校開始累功至此;右將軍拓跋雲乃拓跋皇後族兄,且以勇力聞;左將軍常謂乃名門之後,屢立戰功。
能成為四大將軍之首,除了戰功卓著之外,王旦更兼器量弘深,素得眾望。
除了耆老陶衡外,王旦當為軍方第一人。
王旦外表文質彬彬,但這番話說的理直氣壯,威勢逼人,似早已將南梁視為砧上魚肉。
雙眼微眯,竟隱隱然有元奕之霸氣,元汐之鋒芒。
元奕嘴角掛笑,對王旦這番話很是讚許。
閔含章見王旦以勢欺人,心中說不出的痛快。富修石雖巧舌如簧、口吐蓮花,且以一敵眾,不落下風,頗有諍臣風采,不失梁國風範。但此人既與元澄勾結一氣,打壓元汐,那就是王延驤的敵人,也就是自己的敵人。
在座諸大臣皆含著笑意,樂得看富修石局促,隻有元澄是例外。
瞟到身側元奕對王旦讚許的眼神,元澄剛要開口,一個念頭在腦中一閃而過,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不甘心地硬生生將嘴邊的話憋了回去。
大周水戰不如南梁,這是事實。富修石想要目睹大周水戰風采,無非是想看元汐出醜,元汐出醜無異於周人出醜,周人出醜無異於大周出醜,大周出醜無異於元奕出醜。
元奕無論如何都是不會讓此事發生的。
是以元澄剛要滿口允諾元汐演練水戰,就被元奕的咳嗽打斷。如果沒有被打斷,元汐必定組織水戰,在富修石麵前丟人現眼;元澄則激怒元奕,後果不堪設想。
雙方必然兩敗俱傷。
想到此間關節,元澄不敢再開口。動了動身子,微微蹙眉,心中暗叫驚險,為了打壓元汐,差點觸怒元奕,真是得不償失。
元澄雖滿口讚譽元汐,但總覺得話中有話,不安好心,然而閔含章生性耿直,猜不透其間關節,自然想不到元澄歹毒用心。隻覺得王旦聲色俱厲,不愧是前將軍風範,比之陰陽怪氣的元澄不知好了多少倍。
王旦極少開口,一旦開口即震懾全場,但偏偏沒有震懾富修石。富修石仍是不服氣,據理力辯,任憑三寸不爛之舌翻江倒海,縱橫捭闔。
閔含章對樓閣爭辯沒有興趣,早被寶船上激烈戰況吸引了去。
卻見船上戰局已頗為明朗,青衣英才占據上風,白衣英才不足百人,苦苦支撐。不出意外的話,青衣方將拿下繡球,取得勝利。
亦即楚王元汐取得勝利!
此番結局必是王延驤與元汐商討後的結果,不容意外發生。
幸存下來的白衣英才皆被敵人圍攻,眼見白衣方一個接一個倒下去,人數越來越少,寶船似乎已被青衣方掌控。但是眼尖的閔含章卻看到就在船尾角落處,正有兩名白衣男子倚背而戰,不斷揮舞著手中長棒,不肯少卻。在他們周圍是七八名青衣男子,圍攻正急。
兩名白衣男子一胖一瘦。瘦的那人棒法精湛,手中長棒舞得虎虎生風,身遭青衣人不僅不能近其身前,一個不留神,更是被其捅到要害,霎時間倒下兩名青衣人。
胖的那人顯然稍遜一籌,拖著肥胖的身軀,氣力稍顯不繼。但在瘦子身側,進取不足,自保有餘。
最令閔含章驚奇的是,這個胖子正是那日被康老騙財的肥胖少年!
閔含章哭笑不得。滿以為這個胖子腦袋不靈光,被康老輕易騙去錢財還不自知,沒想到竟也有資格來參加英才會。難不成此人腦子不好使,武藝不出眾,卻別有超高技藝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