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京都風雲37(1 / 2)

三十七、

二皇子心中一驚。這兵襲案前因後果早就一清二楚,餘慶如何假扮盜寇、拓跋雲如何調出三百軍士、王延驤如何率軍救主早就傳報廷尉,二皇子也催促廷尉不下十餘次,可兵襲案一直是延宕不決。

不知皇上是何意。

“哼,是你從中作梗?”

大皇子冷笑一聲:“你皇兄我現在要處處避嫌,就像今日宴請你也是滿朝皆知,不敢隱瞞,哪有功夫去作梗哪。再說了,我趙王府的人個個都被你盯著吧?本王可沒人手去作梗。”

“哼,諒你也不敢。”

“你就沒懷疑過是父皇不想追究此事?”大皇子突然低聲道。

“你這是何意?父皇想饒了你?”

“也不是沒這可能。兵襲案茲事體大,卻沉寂了兩個多月,若不是父皇無心追究下去,黃大人豈敢如此遷延。”

二皇子吃了一驚,莫非父皇真是不想看到皇子鬩牆,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自己得饒人處且饒人?

若真是如此,自己再糾纏下去,隻怕有違聖意。

看著對麵笑意盈盈的大皇子,二皇子越想越心驚,難不成大皇子聽到了什麼風聲,亦或是皇上故意傳出了不追究此事的風聲?

二皇子努力鎮定下來,道:“哼。堂堂皇子在天子腳下遇賊人兵襲,下手的一個是皇兄之妻弟,一個是皇兄之族舅,皇兄還想全身而退麼?”

“我說了,此事雖是我趙王府的人幹的,但卻與我不相幹。”

“不相幹?這話留著對簿公堂吧。總之,此事本王定追究到底。”

大皇子默然半晌,無奈笑道:“以兄弟情向你求饒不成,以父皇之聖意脅迫於你還是不成。那本王隻好退而求其次了。”

“退而求其次?皇兄還有和妙計,何不一起使出來?”

“妙計倒是不敢當,不過是棄車保帥罷了。”

“棄車?你要放棄餘慶?”二皇子想了想道:“不對,你要殺人滅口?”

大皇子讚許地盯著二皇子,點了點頭,嘿然一笑。

“你……你可知兵襲案舉國震驚、朝野嘩然,若此案不能妥善了結,怎還天下一個清白,怎給本王一個交代。你真要行此大逆不道之事麼?”

二皇子著實被大皇子嚇了一跳。要知道兵襲案茲事體大,莫說是廷尉大人不敢往下論斷,就是皇上元奕也不敢輕易結案。

倘若元奕盛怒之下窮究到底,而歹人又有心織羅罪名、扳誣良臣,隻怕半個朝廷的人都不夠抓的。

倘若元奕有心平息此事,不想殃及池魚,隻怕到時候隻是罪止於餘慶,餘者不究。

兵襲案本身並不複雜,但要治何人的罪就複雜了。

而元奕如今就是陷入了兩難境地。現在二龍相爭已鬧得滿城風雨、路人皆知,自己一丁點的厚此薄彼都會給日後風雲大勢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

既不想讓人以為自己有心縱容大皇子,又不想授人以偏愛二皇子之嫌,元奕著實頭疼不已。

怪隻怪自己太子未立,國基不穩。

“你還看不出來嗎,父皇不想把事情鬧大,本王是在為父皇解憂。”大皇子突然站起身子,朝中二皇子大聲嚷著。

“你這不是在為父皇解憂,你這分明是殺人滅口,毀屍滅跡。”二皇子毫不相讓,怒目而斥。

“如今的局麵對本王、對父皇、對你都沒好處,本王率先打破僵局有何不可?”

“眼下局勢對我可是好得很。”

“你如此咄咄逼人,寸步不讓,無非是想一舉打倒本王,看到本王一係分崩離析,下獄的下獄,貶謫的貶謫,流徙的流徙,殺頭的殺頭。你就真樂意看到屆時朝堂動蕩,人心惶惶嗎?”

“哼,到時候動蕩的是你的人,惶惶的也是趙王府的人,與本王何幹。”

“本王的人?你可知支持本王的人有多少?三公裏有多少?九卿裏有多少?禦林軍、大周精兵裏又有多少?”

二人越說越激動,遠眺樓外的風聲都不敢再張揚,漸漸停歇。

“支持你的人多又如何,還不是些鼠目寸光、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本王可不放在眼裏。”

“不放在眼裏?幸好父皇不作如此想,我大周江山靠的還是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

大皇子所言不虛。朝中文臣還是站在大皇子那邊的多,這些人或多或少都得過他好處,或是為他辦過差,若真要興大獄,恐怕能幸免的人不多。

二皇子思忖半晌,突然大笑一聲:“哈哈哈,好你個趙王,如今這局麵還想和本王講條件,求本王放過你,真是可笑,可笑。就算你有殺人滅口之心,你果真能在朝野眼皮底下殺死餘慶而不被懷疑麼,如今全天下人的眼睛可都盯著你呢。況且……前廷尉大人可是本王之舅,他在廷尉府可是德高望重,門人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