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人們會將“不要太好說話”和“厚黑學”聯係在一起,認為避免成為一個太好說話的人,就意味著要保留一點“厚黑”意識,可是兩者其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人們不能因為害怕“脾氣太好會吃虧”而走上另外一條極端的道路。“不要太好說話”有幾重含義:不要事事迎合別人,要懂得拒絕他人;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不要逆來順受,該反擊的時候要勇敢做出反擊;有時候應該精明一些,不要輕易將自己的全部都表現出來;保持強硬態度,保持一定的攻擊性和威懾力。
這些含義包含了“保守”和“激進”的想法,所有的含義都有明顯的層次劃分,有的更加偏向於保守,有的更加傾向於激進,但總體上說都是對個人的一種保護。而“厚黑學”不同,它注重的是一種偽裝,注重的是一種謀略,而且帶有比較明顯的負麵價值傾向。
在過去差不多一百年的時間裏,“厚黑”文化並沒有真正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無論是在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中,還是其他文化體係中,所倡導的價值體係都和“厚黑學”不同,盡管“厚黑學”在現實生活中有一定的實用價值,但是其過於偏激的想法和立場,其內部帶有誤導性的思維,很有可能會造成價值觀的扭曲。
“別讓好脾氣害了你”並不是要求人們站在“好脾氣”的對立麵,並不是要求人們表現出更加虛偽、更加殘忍、更加瘋狂的一麵,其基本立場是建議人們擺脫“老好人”帶來的困擾,人們應該變得更加聰明率性一些,而不是過分迂腐、怯懦和壓抑,這與“厚黑學”所倡導的價值觀並不一樣。
毫無疑問,“厚黑學”的理論無疑是違背社會主流價值和主流思維的,盡管李宗吾本人比較厚道,而且他也說過:“用厚黑以圖謀一己之私利,是極卑劣之行為;用厚黑以圖謀眾人公利,是至高無上之道德。”“厚黑一道,看來大奸大惡,其實不然,用於正處,則謀公利,破敵國,天下欣然;用於邪處,則牟私利,滅仇家,小人而已。”可是,“厚黑學”更加世故,將社會想得更加現實,更加注重利己主義,更加注重陰謀詭計的特點決定了它無法被多數人接受。“厚黑學”容易引發人們的誤解,會將人性自私黑暗的一麵徹底釋放出來,還有可能會觸犯道德和法律,這一點對於多數人而言都不太適合。
一旦人們過分看重擺脫“老好人”形象的手段,並且過分釋放內心自私、陰暗的一麵,那麼就有可能走上“厚黑”的道路,而這比單純的暴脾氣、壞脾氣更加危險。所以本書一直都在強調避免人們在改變“老好人”行事風格的時候,走向另一個錯誤的極端。
如果對書中的內容進行梳理,就會發現本書隻是立足於現實,隻是希望讀者能夠根據現實情況來選擇一種更加合理的生存方式,人們每天成百上千次地審視周圍的世界,麵對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需要懂得如何去保護好自己。書中揭露了非常現實的一麵,揭露了一些為人處世的真相,但是並沒有刻意去渲染生活的黑暗,因此本書與“厚黑原理”基本上沒有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