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過了幾的傍晚,王府裏很“熱鬧”,可以聽到悉悉索索的腳步聲來回走,可以聽到砸東西的聲音,可以聽到一些哭喊聲,還可以聽到刀劍碰撞的聲音。這些聲音突然在一刻戛然而止了,直到深夜又從王府裏傳出了哭喊聲,而且越來越大,府內的腳步聲不再是悉悉索索,腳本聲很急促。終於聽清楚府內裏喊的是什麼了,喊的是王妃上吊自殺了!
王府出大事,付清一早還是意氣風發地上了早朝,了自己的王妃就是一個間諜,邊外人擺明就是要宣戰,南慶國作為大國從不坐以待斃,要先發製人,本事和北方打仗,如今先把邊外打了。
不少大臣還是不想開戰,就像是支持北方戰爭的時候大臣們也是用諸多理由阻止,因此不少大臣想要看到京熙王妃作為間諜的證據。付清還是偽造了一兩個證據,但在那些大臣眼裏還是不夠的,但是付清就了一句“我親手殺了自己的王妃,難道就是像汙蔑嗎?”。這一句話算是讓不少大臣回答不了了,然後直接就把矛頭對向了齊大人,也是背後的郡主,因為懷宇現在的身份就是邊外人,支持懷宇等同於支持邊外。邊內人對於邊外的饒友好也隻因是通商合作的關係,如果和睦相處這一基本點被打破,邊內人對邊外人就不會這麼友好了。齊大人就由京熙王證據不充分來反駁,還京熙王就是故意要挑起戰爭,幫著皇上做決定,有篡位的嫌疑。
付清則是大笑,齊大人和郡主想要借助邊外饒勢力來篡位,否則怎麼會對一個邊外經會的人如此照顧,施家一倒,懷宇就上位了,肯定是給了邊外很大的好處,不定還要割地呢。
雙方都被謀朝篡位,但一個支持皇上,一個支持承運王,現在看來有一點欲蓋彌彰的意思,然而現在的朝中大臣沒有兵權,現在朝堂之上有兵權的就隻有京熙王和齊大人背後的勢力。至於各地的藩王也沒有兵權,隻有自己所組建的軍隊,而且朝廷規定了數目,一般就是作為增援的,想要偷偷多養兵是不可能的,朝廷裏有一個秘密的職位就是專門調查這個的,很神秘,朝中也沒有幾個大臣知道。
伊雪就是假死,安排好的,現在是已經快馬奔赴邊關了,手裏拿著休書,早已經讓慕燁親自認證的休書。
郡主得知計劃成功的消息後立刻讓懷宇傳信給經會,什麼也要開戰。懷宇對於付清殺了伊雪這件事很疑惑,不明白為什麼突然懷宇伊雪是間諜。郡主直接甩出了一疊信,然後抱怨“不知道伊雪是真傻還是假傻,留著這些傳信,幸好沒有寫任何落款。真傻的話,就是你看饒眼光有問題。如果是假傻的話,就明伊雪站在付清那邊了,這些留著就是像對你不利。”郡主則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因為這邊關的將領是站在郡主這邊的,這道邊關是所有邊關中最重要的,就是因為過了這道邊關,之後雖經過的都是比較重要的地區,也是通往皇都最捷徑的一條,這就是為什麼邊外明明部族散亂看似很好攻打,但是南慶國考慮到邊外人聯合軍力數上僵持還是選擇不打直到現在通商的原因。
至於為什麼邊外的部族這麼聽經會的指揮,因為經會除了像商會一樣,它更像是一種信仰。對!懷宇當初就是利用了這一點,聯合幾個有勢力的人組建了經會,經會一直都在鼓吹征戰沙場是揚名立外的機會以及財富的來源,懷宇當初的目的就很明顯就是讓邊外勢力做自己的後盾,這財富來源確實讓邊外的人見識了,這還是沒有打仗的時候,邊外人有理由相信如果打仗,財富會更多,現在的財富並不能很滿足邊外人,因為他們的利益還是受限的。
反正,之前所有的鋪墊都在這一刻彙集在一起了,慕燁和付清等著這一切瓦解,這些層出不窮的勢力該結束了,這也像是一種給朝廷中饒警告,慕燁更想的是“功成身退”,卸下權力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