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回 英雄夢斷確山 勁鬆紮根義陽(1 / 2)

卻說大業二十年七月,義陽郡守胡堂遣裨將劉全、李常二人各率兵五萬,圍剿義陽西北的盜匪,大獲全勝。盜匪敗兵及難民紛紛北渡確山、正陽。

確山縣令李承中上書汝陽王,請求安置難民,汝陽王吳有德召集眾人商議。

“父王,我聽說李承中在確山實行輕賦,很得民心。自他初來汝陽時,我觀他是一個胸懷大誌之人,必不會久居人下,遲早要危及我汝陽!如再允許他接納難民,則為他的壯大提供幫助也!再者,我汝陽四郡這幾年得意安定,朝廷未有伐吾,若接納義陽難民,則盜匪敗兵亦會乘機進入汝陽,如此一來,勢必結怨官軍,使汝陽生亂矣!”吳小勇說道。

眾人齊道:“大公子所言極是!”

吳有德竟聽信吳小勇之言,下令李承中不得接受義陽難民,以免引火燒身。

李承中正組織確山百姓,為義陽難民準備糊口的粥。這時,鄧永捷走了進來。

“二哥,主公的詔命傳來了嗎?”見鄧永捷進來,李承中問道。

“吳有德這老小子,竟然不讓我們接納難民,說是怕得罪官軍!”鄧永捷憤憤地罵道。

幾個鄉親聞言,都停下來手中的活,問道:“李大人,我們還準備嗎?”

“繼續準備!”李承中斬釘截鐵地說道,“既然吳有德膽小怕事,不敢得罪官軍,置百姓安危於不顧,我李承中不怕!我們自己幹!”

聽聞確山縣令為難民施粥,並提供住處,一些被義陽官軍打敗的盜匪潰兵,也混在難民隊伍中逃到確山。追擊殘匪的劉全得知汝陽郡通匪,大怒,派人到遂平,斥罵吳有德,要求其嚴懲李承中,並配合官軍追剿賊寇。

此時的吳有德,早已喪失了起兵之初的雄心壯誌,為了保住了自己的安樂窩,向義陽官軍屈服。吳有德令長公子吳小勇率軍六萬,進攻確山。

確山縣令李承中正安置難民,劉軍鋒跑來,“三弟,吳有德勾結官軍,派吳小勇率軍來攻確山!”

李承中將兩個饅頭遞給一個衣衫破爛的小男孩,說:“別急,慢慢吃,還有。”轉身對劉軍鋒說道:“大哥,馬上傳令下去,安置好這些老百姓之後,馬上準備撤離確山!”

“撤離?那這幾萬難民怎麼辦?我們的方向又是哪裏呢?”劉軍鋒問道。

“確山是一座孤城,我們隻有2萬兵馬,麵對義陽官軍和吳有德重兵圍攻,若死守必然危亡!我們可乘義陽軍追剿盜匪,北上攻確山,城中空虛之際,趁他們包圍未完成之時,果斷跳出去,襲取胡堂老巢,必可收奇效!”李承中說道,“至於確山的老百姓,和難民們,有願意跟隨我們一起南下義陽的,可以隨從;不願南下,安置後留在縣城。我想吳有德和劉全都不會對這些手無寸鐵的老百姓下手吧!”

聽完李承中的部署,劉軍鋒即去安排撤退之事。李承中亦回府中。

“若蘭,呢趕快收拾下,帶上一家人,我們要離開了。”李承中回府,見妻子若蘭在澆花,說道。

若蘭應承道:“好的。”這時,婉兒走過來,道:“大哥,我們又要搬家啊?”

小妹的話,讓李承中想起了昔日奔波流浪的往事,不禁流下了眼淚。“婉兒,都是大哥不好,自從我們李家蒙難之後,你和承平跟著我到處流浪,受了太多苦。我卻不能給你們安定的生活。”

看到大哥哭了,特殊的經曆讓婉兒比同齡的孩子更早懂事。婉兒用手去擦拭大哥的眼淚,說道:“大哥,你不要傷心了,都是婉兒不好,婉兒知道,這些年,大哥為了二哥和我,吃了更多的苦。”

兄妹二人相擁而泣。良久,李承中放開婉兒,說道:“小妹,你和大嫂一起走,路上注意安全。我還要去看看其他人的情況。”說完便轉身出門,正遇二弟承平。

“大哥,我剛才聽劉大哥和鄧大哥說,要撤離確山是嗎?”李承平問道。

“是的,你回來的正好。我要去軍營,婉兒和你大嫂他們,就交給你了,你們一起轉移,一定要照顧保護好她們。”李承中囑咐道。

“大哥你放心吧,我一定會保護好小妹她們安全撤離的。”承平說道。李承中匆匆離去。

麵對吳有德和劉全的重兵威脅,李承中不得不率確山兩萬守軍撤離縣城。確山百姓和義陽難民聽聞李縣令要離開,紛紛趕往城門相送。

李承中率大軍剛出南門,劉軍鋒來報:“三弟,百姓們正在趕來,你看要不要先停一下?”

李承中拉住韁繩,回身說道:“傳令下去,停下休息!大哥,你與我先去看看。”

李承中與劉軍鋒等幾人回到南門,隻見城門外聚滿了確山百姓,人群一直延伸到城內。見李縣令到了,眾人齊刷刷地跪下,為首的一位老者說道:“李縣令為什麼要丟下我們啊?如今天下大亂,李縣令走了,我們全縣的鄉親們就都沒有活路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