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童謠風波(1 / 2)

“如今李承中把持朝政,還手握三十萬軍隊,比昔日耶律英更難對付啊。”都禦史陳彥朗、吏部尚書趙克爽、王世英次子王有德等20幾位大臣聚集在陳彥朗府中議論著。

“是啊,這個李承中不僅把持朝廷,還標榜忠義,世人都被他騙了。”陳彥朗歎道。

“可恨!他有曹操之野心,卻把自己偽裝成劉備!”

“沒關係,既然這樣,我們就讓他變成名副其實的曹操!”吳有德說道。

這日,洛陽城中,唐王妃劉若蘭與婉兒一同逛街。

“大嫂,你看那邊好多人,一定是有什麼好玩的事,我們也去看看。”看到街上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婉兒說道。

原來是一個說書先生,講的正是漢末的曹操:

“話說那曹操,本是閹宦之後,趕上了亂世,靠著一身蠻力平黃巾,驅董卓。可這廝卻寡廉鮮恥,不思報效朝廷,將那可憐的漢獻帝脅持到許昌,假借天子名義,征討漢室宗親劉表、劉備。”那說書人一邊敲著鑼鼓,一邊說道。

“眾位街坊鄉親啊,如今咱大齊的小皇上,就和那漢獻帝一樣可憐啊;如今的大齊,也和當年的大漢一樣,權臣當道,欺主亂政啊!”

“你這人,不是說曹操嗎,怎麼說起咱們大齊了?”

“這位老鄉,你不知道啊,現在的大齊啊,也出現了曹操啊!”

“怎麼可能啊?”

“你說現在出現了曹操,那誰是大齊的曹操啊?”

隻見那說書人閉目道:“東海十八子,伊祁喚三軍,手持雙白雀,頭上戴紫雲。”

“你是說當今的曹操是唐王嗎?”人群中一個教書先生模樣的人問道。

“這怎麼可能呢?”“唐王怎麼會是奸臣,你一定是弄錯了。”街坊們議論道。

“壞人會寫在臉上嗎?曹操不也是以大漢丞相自居嗎?”說書人反問道。

興德二年4月11,朝會之上。

“啟稟皇上,近日京城街上的小童都在傳唱一首歌謠,臣命人抄寫一份,請皇上和唐王過目。”刑部侍中王有德說道。

李承中看完後,讓內侍徐然向眾人宣讀,正是前日說書人那首“東海十八子,伊祁喚三軍,手持雙白雀,頭上戴紫雲”。

徐然讀完後,大臣們小聲議論起來。“皇上,臣請罷免唐王!”陳彥朗突然站出來大聲說道。

幼帝有些詫異,問道:“這隻是一首歌謠,陳大人為何要罷免唐王啊?”

“稟皇上,如今坊間流傳這首童謠,是上天暗示,今日朝廷有奸佞啊!”陳彥朗說道。

“何解?”

“皇上,請看這童謠,‘東海十八子’,十八子,合起來,正是‘李’字;‘伊祁喚三軍’,伊祁,乃上古堯帝之姓氏,而堯帝又號‘陶唐’。這不正是說的唐王嗎?‘手持雙白雀,頭上戴紫雲’,白雀、紫雲,這都是天子儀仗啊。這是上天在暗示,唐王有異心啊!”

“陳大人此言差矣。”陳彥朗話音剛落,工部尚書朱肇站出來說道。“唐王自履職以來,盡心竭力,輔佐皇上,革新弊製,使朝堂之上煥然一新;推行新政,安撫民心,強兵練兵,平定亂賊。豈可因一句童謠,就罷掉一位朝廷忠臣?”

群臣都在小聲議論著,幼帝戰戰兢兢地望了一眼李承中,不知這個場麵該如何處置。

“諸位大人,請靜一靜!”李承中站起來說道。“我李承中受朝廷和皇上大恩,官居丞相,與當年的曹操的確有很多相似之處,民間編排出這些歌謠,可以理解。但我李承中從未有過反叛之心。的確,我李承中曾為了生存,不得不舉起義旗。但是,先皇和睿王殿下寬仁,不計舊過,召我入朝,委以重任,我絕不會忘恩負義,辜負先皇和皇上的信任。今天,在這朝堂之上,我李承中向皇上立誓,願為大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陳大人所說,是否要罷免我,全憑皇上決斷,我絕無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