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不好了,高麗軍已奪我通化郡數座城池了!”渤遼王耶律邵文正與宮女們在王宮後花園中嬉戲,陳軍慌慌張張地跑過來。
“什麼?高麗軍如此強悍,這可如何是好?”正與宮女們捉迷藏的耶律邵文,摘下眼罩,說道。
就在高麗軍入寇遼東,將高句麗王袁俊驅趕入幽州,又轉而北上攻取渤遼數座城池之時,朝廷內部就是否增加糧賦發生爭執。
興德4年9月19,這日朝會上,戶部尚書徐廷奏報:“自從丞相奏請實行三十納一的糧賦以來,朝廷糧賦驟減。去年豫州糧賦僅72萬石,各地因群雄割據一方,糧賦入國庫者,僅兩百萬石。如此數目,實在是無法滿足朝廷所需及軍糧供應。如今戶部已不得不支取國庫存糧,臣鬥膽向皇上進言,請增加糧賦,否則國庫將無法支應矣!”
“皇上,萬萬不可加賦!”徐廷話音剛落,唐王李承中站起來說道。“先武帝數次征討遼東,致國庫損耗極大,而屢增糧賦,以致天下百姓揭竿而起,而有今日群雄割據四方而對抗朝廷之亂局。自去年正月減賦,豫州百姓無不歡欣鼓舞,稱頌皇上、朝廷。而今新賦製實行僅一年餘,朝廷若再度加賦,是失信於天下也,則朝廷上下數年之苦心經營,毀於一旦矣!”
“丞相言之有理,老臣以為斷不可再加糧賦!”成王耶律俊達站出來說道。
“老王爺,您有所不知啊。現在朝廷每年的糧賦收入僅三百萬石,且不說皇室及朝廷各處所需,僅丞相新編的30萬大軍一項,每年就需要軍糧400萬石!如此下去,不出幾年,不等群雄作亂,恐怕朝廷就先自亂了啊!”徐廷對成王說道。
“有這麼嚴重嗎?”成王有些不相信。
“徐大人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如今盜賊雖平,然各地擁兵自重,以致朝廷號令不達,糧賦不入朝廷,反為各地私截,這才是朝廷今日困局的根本原因。朝廷若想度此困境,臣以為當開源節流,而斷不可加賦而使朝廷之難再轉嫁於百姓!”李承中說道。
“丞相所言有理,至於如何開源節流,丞相可有良策?”成王問道。
“方才徐大人也說了,現在朝廷最大的一項開支便是軍糧,歲需400萬石。臣有一策,每年可為朝廷節省軍糧200萬石!”李承中道。
“何策?”
“以軍屯田!”李承中所言,令成王及朝臣們大驚。
“丞相可詳細說說,這如何以軍屯田呢?”
“屯田為昔日漢丞相曹操所創,由軍中選出一部軍士,專事耕作,如此既可解決因戰亂而產生的大量荒棄田地,亦可為朝廷解決軍糧問題。”李承中說道。“這兩年,臣已命人勘察,僅汴梁、鹿邑、汝陽、義陽等地,便有10餘萬畝土地,因百姓逃亡而荒蕪。臣以為,朝廷可設工部屯田司,專理屯田事宜;再由步軍中抽調5萬人,開墾這些荒棄土地。臣已粗略算過,若能屯墾出10萬畝荒地,每年便可為朝廷提供200餘萬石糧食。如此,每年所需的糧草之一大半,皆可自理,朝廷負擔可大大減輕!”
“丞相此策甚好!”成王與朝臣們齊說道。徐廷默不作聲,隻好退下。
“既如此,就按丞相說的辦!”幼帝說道。
“稟皇上,臣還有一言。如今國事艱難,朝廷需一麵采取積極舉措,開其願,還需朝廷上下一心,共節其流!”李承中道。
“丞相所言,甚合朕心!諸位愛卿,自朕起,當勤勉節約,決不可鋪張浪費,有違者交刑部論罪!”幼帝說道。
且說燕王周世基,得到李承中的保證後,率軍出關北上,得遼東三郡,以“燕王”令設雲州,轄建平、錦州、新邱3郡11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