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唐王李承中奉詔率步軍、車軍、馬軍、弩軍16萬,再次南下。11月13,大軍至光州,李承中令大軍紮營於光州城郊。
麻城縣荊州軍統領夏成道派斥候探知官軍南下,急派人告知楚王張弛;同時派副將鄧永輝、徐世慶率兵一萬趕往黃土崗、乘馬崗設防,令次子夏大均率五千兵扼守浮橋河。
卻說官軍大營中,李承中安排好大軍駐地事宜後,回到大帳中,正欲卸下盔甲,長史郭誌進來。
“丞相,先鋒徐將軍所部已到新集鎮,距麻城隻有120裏地了。徐將軍派人來報,他派斥候已探得,麻城荊州軍已有準備,已有一支荊州軍趕到乘馬崗、黃土崗一帶,憑借山勢地利設防。看樣子,夏成道是要和我們在麻城外圍決戰。”郭誌道。
李承中脫下盔甲,轉過身。“當年在義陽的時候,我就聽說過夏成道,他是荊州的一員虎將,他手下的徐世慶、鄧永輝更是有萬夫不當之勇,看來要打下麻城不容易啊。”
“麻城,是我們南征的第一戰,必須要打好啊!”
“是的,必須要打好麻城首戰!否則我們的南征就是開局不利,無法解救宣州之危,朝中那幫老臣又要出來搬弄是非了。”李承中道,“馬上召集眾將,到中軍大帳來,商議破麻城之策!”
已近隆冬臘月,大帳外北風凜冽,兵營大門邊的兩杆旗子被吹的呼呼作響。大帳中間的一盆炭火燒的旺盛,使得帳內不至於那麼冷。劉全、李常、胡梓玉、白清、李勝飛、郭成、何振、趙誌國、陳科如、胡平、葉少輝、潘克、馮軍、徐學友14名將軍分列大帳兩邊。大帳內靜的讓人害怕。
“怎麼都不說話了?是不是過幾年太平日子,都不知道怎麼打仗了?”李承中有些憤怒。
“報——”這時,一個士卒跑進來報道:“稟丞相,先鋒徐將軍派人來報前方戰情。”
“快讓他進來!”李承中道。
“稟告丞相,徐將軍親自帶斥候抵近荊州軍大營探查敵情,現已確知荊州軍在乘馬崗一帶,約有萬餘人,領兵的是徐世慶和鄧永輝。另外麻城西的浮橋河有荊州軍數千人,為首的是夏大均。乘馬崗一帶山勢險要,荊州軍據險而守,徐將軍正籌劃破敵之策。”徐世忠部來報信的士卒走進大帳,向丞相彙報道。
“很好,你先去休息吧。”李承中對士卒道。
“徐兄甚是用心啊,這麼快就弄清楚敵情了。知己知彼,本王對攻克麻城更有信心了。”李承中笑道。“隻是徐兄怎麼也對麻城守將這麼了解呢?”
“丞相,徐將軍和末將曾在義陽,與荊州打過幾次交道,對荊州軍的將領有些了解。鄧永輝、徐世慶都是荊州的猛將,有萬夫不當之勇。夏成道派他們兩個守乘馬崗,看來是要憑地形之利,距我大軍於麻城縣之外。不過,他有個小疏忽,所以,我們不日便可攻下麻城!”車軍都督劉全道。
“夏成道派兩個虎將據險而守,又有何疏忽呢?”李承中問道。
“夏成道是荊州刺史張弛的左膀右臂,可是他的兩個兒子,都沒有統兵之材,尤其是他的小兒子夏大均,完全是個膏粱紈絝!浮橋河,是乘馬崗的側翼,更是麻城的西大門。浮橋河之後,麻城再無險可守。如此重要之地,夏成道卻交於夏大均守衛,如此焉能不誤事?”劉全道。
“哈哈,真是天助我也!”李承中笑了。
“丞相可令徐將軍猛攻乘馬崗,以使鄧永輝無力回援;再一支精兵,奇襲浮橋河。取下浮橋河,便可乘勢殺向乘馬崗後方,兩麵夾擊,鄧徐必敗!”劉全獻策道。
“劉將軍好計策!不過本王要稍作修改,襲取浮橋河後,直取麻城。”李承中道。“鄧、徐二將軍乃虎將也,若能為朝廷所用,日後平定各地諸侯,可平添幾分力量。本王要先取麻城,再收服二位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