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九章 故人重逢(1 / 1)

“不知道。”老人說道,“袁大人說的是朝廷的丞相,應該不是你李大哥。”

“我倒希望他就是李大哥!”小姑娘不服氣,“您和爹爹不是經常提到李大哥嘛,說他是少年英雄,那現在這麼多年了,他做上丞相也是可能的嘛。爺爺,咱們去京城找李大哥吧!”

爺爺笑了,“還不知道這位丞相是不是你李大哥呢。就算真的是你李大哥,快20年了,他現在是朝廷的大官人,還會記得我們小民嗎?”

小姑娘一邊扶著爺爺跟著人群向前走,一邊說著:“雖然我沒有見過李大哥,但是我相信李大哥一定不會那樣的!”

就在難民們一路南下到京城時,6月13,高麗軍攻陷錦州城。錦州守軍3000餘人全部戰死,錦州太守鄭康成全身負傷十餘處,在高麗軍破城之時自刎而去。

錦州之戰,官軍僅三千多人,抵擋了高麗軍27天,為錦州城4萬百姓安全撤到關內爭取了寶貴的時間。雖鄭太守與錦州守軍全部陣亡,卻也使高麗入侵軍付出了陣亡5300人、負傷2000餘人的代價。

高麗軍進占錦州城後,元和登上城樓,看到城牆下遍地的屍體,黑褐的血水流成了一條血河。元和歎道:“中原人表麵上一盤散沙,工於內鬥,如臨外敵,則迅即聚合起來,凶似虎,狠如狼!我高麗國就連遼東都無法征服,如何能征服中原?”

灰心泄氣的元和,在侵占錦州後,竟下令高麗軍駐於錦州,並未繼續南下關內。

卻說錦州百姓逃出錦州城,到了關內。周世基為了一己私利,不僅拒絕出兵救援錦州,反擊高麗入寇,反而告示幽州、雲州各郡縣:不得使遼東難民入城!錦州百姓不得不一路南下,靠著野菜、樹皮、草根充饑,偶有好心人施舍些粥食果腹。

幾萬人顛沛流離,艱難地走了2000多裏,終於到了黃河岸邊。可是,麵對著滔滔大河,百姓們卻無法南渡到京城去。

且說唐王李承中,這日早朝後回府,正要走進府門,隻聽得後麵有人喊道“丞相,不好了!”李承中轉過身,原來是兵部尚書鄧永捷。

“二哥,發生什麼事了?走,進屋裏說。”李承中道。

兩人一齊走進唐王府,一邊走著,鄧永捷一邊對李承中道:“河洛鎮河防營來報,河對岸突然聚集了數萬百姓,從服飾裝束上看,多是遼東的靺鞨人和奚人,想必是遼東又發生戰禍,百姓們逃難到關內來了!”

“定是高麗人又入寇了!”李承中道。“馬上傳令河防營,派舟師接百姓到南岸來,好生安置。還有,著兵部、戶部,做好準備,隨時北上救援遼東!”

“好,我這就去安排!”還未進屋,聽了李承中的部署,鄧永捷又轉身離去。

李承中思忖片刻,叫住鄧永捷,“遼東的百姓們渡河後,讓河防營護送大家來洛陽!去告訴張誌坤,叫他安排人手,準備迎接、安置遼東南下的鄉親們!”

“是!”

河防營遵照李承中命令,一路護送錦州百姓到洛陽北城。洛陽令張誌坤也提前在洛陽北城外搭建了數千個草棚,供百姓們暫時歇住。李承中緊急命令戶部從含嘉倉調撥糧食,解決口糧問題。

10月11,錦州百姓到洛陽的第二天,李承中奏請幼帝,禦駕親臨北城慰問難民。幼帝準許,乃與李承中一起往之。

“鄉親們,皇上來看望大家啦!”到了北城,李承中說道。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見幼帝和唐王來了,大家紛紛伏地跪拜。

“大家快起來!你們四處漂泊,無所安居,是朝廷的過失,是朕的過失啊!”

幼帝和唐王正安撫難民們,平泉縣的那位老伯在小孫女的攙扶下站了起來,喊道:“李公子,是你嗎?”

唐王循聲望去,見那老伯,不禁想起了往事:

那是武帝大業十三年,李家蒙難後的第五年,陝州形勢變遷,原李文公的舊部不便再收留三個可憐的孩子。17歲的李承中,隻好帶著弟弟妹妹,離開了陝州,一路到了並州,遇到了一家王姓的農民,收留了自己十幾天。

李承中連忙走上前去,雙手握緊老伯的手,“王老伯,是您啊!”

王伯激動地說道:“李公子,你現在是朝廷的丞相了,你還記得我這老頭子啊!”

李承中扶老伯坐下,說道:“王老伯,當年承中和弟弟妹妹流落到並州,衣食皆無著落,要不是老伯您一家收留,怕是我們兄妹三個早就餓死荒野了。您是我們兄妹的救命恩人,您的大恩,承中一生也不能忘啊!”

旁邊的小孫女一直望著李承中,突然問道:“你就是爺爺經常和我講的李大哥嗎?”

“這是?”

“公子,不,丞相,這是小孫女芊芊。”王伯解釋道。

“芊芊,我想起來了,那時芊芊才1歲吧,還要抱著,現在都這麼大啦。”李承中笑了。

“是啊,十多年了,芊芊都18歲了。”王伯道。芊芊有些不好意思,臉紅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