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北上廣,隻是更焦慮故事的開始(1 / 2)

逃離北上廣簡單,可後麵的故事你知道嗎?

小雁塔的鍾聲在城市上空回蕩,鼓樓邊的巷陌內,胡辣湯的香氣四下彌漫。

在熟悉的鄉音裹挾之下,黃任有些微醺,他站在泛著白光的馬路邊,對麵他曾經鏖戰過的網吧早已化作街心公園。

十年一覺帝都夢,大學畢業後,他從西安去了北京。

一踉蹌就是十年,出發時風華正茂,歸來時已微生白發。

幾個大學室友為他接風洗塵,回憶些往事後便少了話題,宴罷匆匆散去。

入夜,他在租住屋內呆坐,家電尚未配齊,與世界連接的窗口僅剩手機屏。

朋友圈裏依舊是北京的花開花謝,他離別北京的那一條信息,早已淹沒在信息洪流之中。

他用多條語音描述遷離北京後的最直觀感受:孤獨,一種被甩出朋友圈的孤獨感。

唯一讓他感到熟悉的就是,西安也有霧霾,雖然不如北京醇厚。

孤獨者何止他一人?在北上廣的諸多壓力下,陸續有中產離別都市,回家鄉省會城市發展。

然而,孤獨,隻是他們要經曆的第一重磨難。

大城市像抽水機般聚攏著人才和財富,逃離了北上廣的競爭,也就同樣舍棄了北上廣的機遇。

在北京工作八年的IT工程師,滿懷自信回到家鄉所在的省會城市,那裏一直在打造“南中關村”,幾年來房價借此翻了數倍。

然而,連日下來,他無法找到一份通信方麵的合適工作。

最後,一家做點歌係統的小公司給了他職位,開出的薪水是試用期每月3500元,轉正後5000元。

無奈之下,工程師改行做了銷售。

更多人則遭遇了激烈的價值觀衝突。

有人從廣州回湖南老家做房地產策劃,發現以前拚的是文案,回去拚的全是酒桌功夫。

文案、銷售、創意做得怎麼樣都不重要,隻要能簽下業務就是公司的英雄。

有人從北京回四川做電視攝像,發現婆媳爭鬥和小三掐架才是收視率保證,而事業理念是一種奢侈品。老家街坊嘲笑他:“還不是跟初中畢業生一樣扛攝像機!”

瀟灑或悲愴地作別北上廣後,返鄉的故事其實瑣碎平庸。

當然,溫暖的亮色也有,比如離年邁的父母更近,物價水平相對較低,房價不再高不可攀。

然而,闊別多年驟然回歸,更多逃離者還是有出差的錯覺。

北上廣是異鄉,故鄉何嚐不是異鄉?

除卻家鄉的省會城市,杭州、蘇州、廈門、珠海成為熱門遷徙地。

那裏發達的經濟和舒適的環境,讓逃離者趨之若鶩。

知乎網友們分享著在江南生活的體驗:

在南京,你可以花20塊買張3D的電影票,30塊聽一場德雲社的相聲,雖然表演者裏沒有郭德綱。

在杭州,你會驚訝,過沒有紅綠燈的馬路時,公交車和私家車會主動在斑馬線前停下來。

在揚州,有人每早十點不急不慌地去富春茶社吃富春包子;在南京,有人為一口正宗柴火餛飩六點起來排隊……

2015年,一位從北京逃離的金融女白領選擇在蘇州安家。

她用不到300萬買下了工業園區140平方米的房子。房子整麵落地窗朝向金雞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