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穀伏擊(2 / 2)

本來黃巾軍早已慌亂成一團,四處亂撞,沒有頭緒,但是在得到趙弘的向前衝出天石峽的命令後,求生的本能使得黃巾軍眾雜亂無章的向峽口衝去,慌亂之中相互擁擠、踩死的人不計其數,局麵慘不忍睹。不過令趙弘深感欣慰的是楊奉並沒有采用火攻,否則自己的八萬大軍還真是會在此全軍覆沒,但是更令趙弘迷茫和震怒的是自己的斥候竟然沒能探到楊奉大軍已經跑到了自己的前麵。

其實也不能怪趙弘,趙弘行事算是很小心了,隻不過趙弘派出去的斥候得到的情報都是假的。楊奉命令一萬軍隊在後麵緩行,並將隊伍拉得很長,給斥候一種大軍在行進的假相。由於斥候探聽情報隻能遠遠觀望,並不能離近,當他們看到長長的官軍隊伍,便當作了楊奉的主力,其實楊奉早就親率主力晝夜行軍來到了這個天石峽,這個趙弘大軍的必經之地,也是一個極佳的伏擊地點。

在經過一整天的準備和休息之後,趙弘大軍才如楊奉所預料的那樣進入了伏擊地點。本來楊奉也想到用火攻必然能讓趙弘的八萬大軍全軍覆沒,一個不剩,但是卻擔心有傷天和,畢竟黃巾軍中大多都是窮苦百姓,隻是一時受到張角的迷惑才走上這條道路的,所以楊奉並不想多造殺孽,隻在唯一的出口設下了重兵相待。

穀內黃巾軍爭先恐後的逃到峽穀出口的時候,一個個都傻了眼,隻見穀口對麵是密密麻麻的官軍,裏三層外三層,而且個個都是手持弓箭。想起第一次的時候官軍弓箭的威力,黃巾軍不禁都頭皮發麻,兩腳發軟。

就在黃巾軍不知到底是向前衝還是向後退的時候,忽然官軍一起大聲喊道:“投降不殺,投降不殺。”

這句話猶如是一根救命草一般,一般來說,在冷兵器時代,更確切來說,在漢朝或者漢朝之前的時候,很少出現不殺俘虜的現象的,原因很簡單,如果俘虜數量太大,一是需要大量的士兵去看管,有些時候俘虜一旦鬧事,很難平定,即使平定下來也會對自己的軍隊造成或大或小的損害,甚至會影響到軍隊的士氣;二則是俘虜也需要吃飯、穿衣,和一般士兵沒什麼兩樣,存留大量的俘虜隻會增加軍隊的開銷和糧草的耗費。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將俘虜進行坑殺,曆史上最有名的就是長平之戰後,秦國的大將白起坑殺了趙國的四十萬俘虜。

於是,幾乎所有劫後餘生的黃巾軍都選擇了放下兵器投降這條道路,等趙弘灰頭土臉的帶著數百親信來到穀口的時候發現地上扔滿了兵器,自己的士兵差不多都投降了,隻剩下五千多人仍然手握兵器站在原地,似乎在等待自己的命令,是戰還是降。

在這種情況下,趙弘很明智的選擇了投降,經過這兩次的較量,趙弘算是對楊奉心服口服了,並且已經是徹底的害怕。即使這次趙弘能夠僥幸逃脫,恐怕下次再在戰場上遇到楊奉的時候,趙弘會不戰而逃,這也就是人常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隻有讓對方從心底害怕你才能做到,並沒有任何特殊情況。

此一戰共殲滅黃巾軍三萬人,其中自相踐踏而死的就占了兩萬多人,楊奉士兵無一死亡,甚至連受傷都沒有,可謂是絕對的完勝。並且有了趙弘的投降,楊奉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宛城,事先安排的細作都沒有用上。

其實,趙弘攻打龐德駐守的大營,收降了一萬多士兵,其中大部分都是原來投降的黃巾軍,其中還有一部分是楊奉穿插在其中的細作,一旦楊奉從長社回來繼續進攻宛城的時候,這些細作便會在城中放火或打開城門,宛城則不難被攻下,沒想到天石峽一戰,勝果竟然遠遠超出楊奉意料之外,所以城內的細作也就用不上了。

趙弘的投降,使得整個南陽的戰事就算全部結束了,在經曆五十天的戰鬥中,最終以楊奉所率官兵的大捷而告終。楊奉總共收降了黃巾軍的精壯四萬五千人,使得楊奉的軍隊達到了九萬五千人,楊奉留龐德率軍三萬五千人鎮守南陽,以防汝南彭脫,自己則率領六萬大軍浩浩蕩蕩去長社救援皇甫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