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包容,讓生活更美好(1 / 1)

包容,讓世界充滿愛,也讓人與人之間少了隔膜,少了猜忌,少了仇恨。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當別人犯錯時,需要我們以包容的心態來對待別人的錯誤,諒解別人的無意過失,接受別人誠懇地認錯。一個人的一生是漫長的,人生道路是坎坷的、曲折的,一不小心就會誤入歧途。這時需要你的包容來感化他,引領他走向正確的道路。

學會包容才能更好為自己鋪上一條平坦而又多姿多彩的道路。俗話說得好,“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仇人就多一堵牆”。包容他人也能夠讓他人幫助自己,為自己除去一些坎坷。唐太宗的包容為自己開創了唐朝盛世。人因為包容而為自己消除一些煩惱,為人生增添一些色彩。對抗有時隻能是兩敗俱傷,隻有包容才能相互發展。

在人際交往中,由於每個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社會環境影響不同、所參與的社會活動不同,所以,要想學會“包容”就要先學會“理解”,也隻有學會理解他人才能做到“包容”。所以,“理解”與“包容”,一種是理智上的認識,一種是行為上的行動。二者融為一體、時刻注意尊重他人是包容,看大局而不去計較小節是包容,看法不一、意見不一更需要包容,有時對一些無知者的原諒與遷就也是一種包容,年長者對孩子的無知行為是另一種包容,這則說明包容會反映出不同的積極效果。

現實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和諧的現象,比如朋友間的誤會,同事間的糾葛,鄰裏間的紛爭,夫妻間的爭吵等等。如果人與人之間能夠互相包容、忍讓,那麼,這些不必要的誤會、矛盾、摩擦就可以避免,世界就充滿了愛,人與人之間就少了隔膜,少了猜忌,少了仇恨。

兩個從戰場上下來的戰士,在森林中迷失了方向。兩個戰友在互相鼓勵和安慰中艱難跋涉。他們的食物隻有一隻打死了的鹿,艱難地度過了幾天之後。鹿肉已經所剩不多了。這一天,他們在森林中仿佛發現了敵人,兩個戰士在極端的疲憊中準備戰鬥。這時候,突然一聲槍響傳來,走在前麵的戰士中槍倒地。後麵的戰士惶恐地跑來,抱著受傷的戰友淚流不止,撕下襯衣包紮他受傷的肩膀。兩個人在森林中躺了一夜,盡管饑渴難耐,但是誰也沒有去動那一點兒鹿肉。朦朧中,未受傷的戰士在喃喃地呼喊著母親的名字。

30年後,受傷的戰士安德烈說:“當我的戰友前來抱住我的時候,我碰到他的那支槍管是熱的,當時就明白了是他開的槍。當時我不明白,為什麼生死與共的兄弟會下如此毒手。但是,當我晚上聽到他在喊母親的聲音時,才知道我的朋友是為了母親而活下來的,也是為了母親才向我開槍的。戰爭的殘酷使他不得不如此,所以我也就原諒他了。此後的幾十年裏,這件事我從來沒有開口提起過。終於有一天,他跪下來請我原諒他,我卻阻止了他向我的懺悔。因為這件事的根源,還是那場慘無人道的戰爭。我寬容了我的朋友,也延續了一份幾十年的友誼。”

包容,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涵養,它不僅產生和諧,而且產生凝聚力。讓我們共同努力,多一些包容,多一些關愛尊重,讓社會變得更加和諧,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有人認為“包容”是人的一種心態,這隻是片麵的認識。一個人在社會交往中學會包容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情。包容是以社會道德觀念做基石、以禮貌的形式對待和處理事物,是對“禮”的一種超越。但是所謂“包容”不是對任何事物都需忍讓,不分青紅皂白地容納其存在,包容是有原則的。學會包容還要考慮前提條件和對待事物的心態,這與遷就、無條件服從是有原則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