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定軍心(1 / 2)

話分兩頭,金坷垃清點兵器給養,嘉木按照昨晚議定的教義開始給教眾講經。

這一回的經文跟平時有點不太一樣。

嘉木召集大小頭領還有大部分將士,說了一句讓所有人震驚的話:“我們起事到現在為止,算是失敗了。”

為什麼,四大金剛帶著大部分人走了,軍心不穩,留著辮子的已經開了小差,這些剪了辮子的走不了,才留下來。其實每個人心裏都清楚,清軍一反撲,你這千把人就是砧板上的肉。

但是沒人敢說!現在嘉木一說出來,眾人鴉雀無聲。

嘉木隨後又說:“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我白蓮教順天應命,無論到了哪裏,我嘉木天師都是要革命的!”

革命,古典有載,並不是什麼新造的詞,指有道伐無道,用武力反抗殘暴統治,自古以來為帝皇忌諱。

“想回家的,本天師認識這附近和尚廟裏十幾位方丈,可以剃頭暫避。想要隨我驅逐韃虜恢複中華的,跟著幹!”

人群中一片竊竊私語。

“現在,天還沒有亮!大堂裏也不再掌燈,要走的,去偏房,金輪法王為你們安排。天亮後留下的,便是白蓮真命,死後升入天堂,活著光耀萬民。”

人群中一陣竊竊私語,昏黑之下陸續聽到有人離開,但很快人群就寂靜無聲。

“會有很多人離開,但每一個留下來的人,都是信仰堅定的!”嘉木腦子裏回想著金坷垃的話,這句話在朝陽升起的一霎那變成了無可辯駁的事實。

在他們眼中,嘉木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堅定,這是對統治階級苦大仇深的堅定,這些人,是絕不會叛變的!

看眾誌成城,嘉木一聲令下,向西北方向行軍!

西北方向正是沂蒙山。

自古燕趙多壯士的同時,也有自古山東多響馬。這倒不是孔孟之鄉的山東人有喜歡打劫的習慣,而是官逼民反,實在活不下去,村民不得不結寨自保,與土豪劣紳武裝對峙,久而久之,那些村民也就成了響馬。說到底,混口飯吃而已。特別是魯西南黃泛區的民眾,曆來被官府視為刁民,動輒鎮壓,即便是太平年景也常有“撚匪”作亂,到了天下大亂的時候,“撚匪”一不小心就彙成了“撚軍”。

既然白蓮教將目光鎖定黃泛區,那麼沂蒙七十二崮就是最好的根據地。這個地方是個三不管地帶,位於青州府、濟南府、兗州府交界處,理論上三個知府都能管,但又誰都不想管。那個地方鄉紳惡霸勾結土匪強盜,隻要不是和朝廷作對的,清政府招安為主,很少主動招惹。倒是這些山賊們因為要吃飯,常常惹事生非,附近各村無不結寨自保。

幾位知府索性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管了。周邊成立民團,隻要山賊不出來,官府也就不進剿。

往年吧倒也相安無事,可今年大災,魯西南又是黃泛區,一片赤地。災民波及山東各地,把原有的社會秩序弄得一片混亂,山賊也趁火打劫。

山東巡撫無計可施隻能一邊向上級報災請求免除賦稅,一邊調集兵丁固守各處要隘。

無人管理的狀態讓嘉木這支小部隊行軍頗為順利,沿途直接走官道,注意繞開縣城。兩三百裏的路程大約四五天就可以走完。

在這四五天時間裏,金坷垃與嘉木馬上談經,在白蓮教主要教義之外又增加了對教徒的行為約束。原本這些勸人向善的訓誡都很散亂,金坷垃將其總結為十條紀律,稱教規十戒!

1、將原來的不可不忠改為“一切服從命令。”

2、不許盜搶百姓財物。(士紳的可以)

3、一切繳獲歸公。

4、不得調戲民女。

5、不得惡語罵人。

6、不得踐踏青苗。

7、不得毆打他人。

8、做錯事要負責。

9、交易公平合理。

10、不得虐待戰俘。

金坷垃刪除了原本戒律中普遍存在的思想約束,比如不得不忠,不得貪戀他人財物,不得有淫邪之念這些難以執行的條款,新十戒全部是行為犯,很好監督執行。

同時,金坷垃預計白蓮教的抵抗活動會在秋收之後迅速瓦解,這十幾天時間裏,他們最好建立一個小根據地,將隊伍安頓下來。

白蓮教能鬧起來是因為老百姓沒飯吃,秋收以後矛盾緩解,抵抗也就消失了。

然而,金坷垃想錯了。

山東巡撫的奏折不緊不慢的在路上走著,先要抄寫幾份備案存檔,然後由提塘官馳驛送至通政使司,那些小官們核對一番格式,看著差不多了就發往內閣處理。到了內閣,奏折還要翻譯一遍,大家也知道,滿文和漢語完全不同,你不僅要讓漢族大臣看,你也要讓和大人看懂嘛,雖然他也認識漢字。然後內閣和軍機處大臣就開始商量給皇帝擬意見了,擬好了就送給皇帝“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