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好兄弟(1 / 2)

“阿彌陀佛,出家之人不便行俗家禮節,望大人見諒。”金坷垃雙手合十,微微鞠了一躬。

沂州知府大笑:“大師出家之人如此厚禮,破費了。”

“無妨,本就是本地鄉紳孝敬知府大人的,大人清正廉潔,不肯收受,他們又送與貧僧,和尚出家之人要也無用,不如由大人鹹與萬民,也算了卻貧僧慈悲之念。”

知府麵露驚訝之色,來人官話竟如此標準,又聽下人一說,才知道發生在外麵的奇葩變故,頓時大笑不止:“好!好個慈悲之心!那些鄉紳土豪都是巧取豪奪,他取之於民,本官用之於民!”

“那貧僧就代沂州百姓謝過大人恩德!”金坷垃起立行禮。

“大師不必多禮!”知府又笑,“天色已晚,可否請大師賞臉吃一頓齋飯呢?”

“貧僧口味清淡,怕知府大人不甚投機。”

“哎!本府信念百姓,也常沐浴齋戒,大師務必賞臉!”

“貧僧恭敬不如從命。”

清代官場禮節繁瑣冗長,一般的和尚無從知曉,都要下人教授方才能見上官,金坷垃答對之間竟無半分不妥,徐君梅所教確無差錯,不愧大家閨秀。

看來人如此尊貴的言行,這位知府大人暗地裏已經把他當成了京城來的政治和尚,哪裏敢有半分怠慢。

“不瞞大人,貧僧此來確有要事。”

酒過三巡,金坷垃緩緩吐出實情。

“哦!可有要本官效力的地方?”

“對大人而言是小事一樁,貧僧有一好友,此人年未二八便中秀才,明年會試當中舉人,隻是如今遭人誣陷,恐失了前程。”

“年未二八竟已是秀才?!”知府大吃一驚,簡直天才,“想必是富貴之人。”

“大人差矣,貧僧敬其才學,卻未解其貧困,隻因賊人猖獗,殺官放糧,他凍餓之際為救老父,收了賊糧。竟遭人誣陷通匪。”

“豈有此理!如此孝行,竟遭人毀謗,這還有王法嗎!”

我擦!你也敢說王法呀!金坷垃心中竊笑,道是此人臉皮極厚,全然不把貪汙當作犯王法了。

“貧僧隻求大人準其改名應試,一為國家選材,二為大人求一詩友,豈不是人生快事。”

“好!既然大師開口,本府豈有不為朝廷所想的道理,貴友姓甚名誰?”

“沂州府日照未村張達軾。”

知府嘶了一聲:“可是日照縣學奪魁之張達軾?”

“正是!”

“好辦!本府修書一封送到學政,保舉其改名即可。”

“多謝大人成全!”

“舉手之勞,大師不必掛齒。不知,張秀才現在何處?”

“貧僧隻知其必到沂州府參考貢生,至於現在何處,確實不知!”

“嗯……人才難得呀!大師若是見到他,請務必帶來本官府上!”

“貧僧代吾友謝知府大人知遇之恩!”

沂州知府要見張達軾就是要抬舉他。對於某些天資聰穎的學生,官吏會提前給錢給糧,結交關係。這種門生關係就叫做約定門生。滿清一代,被主考官錄取的學生和主考官之間的拜碼頭關係叫做門生,在某個領導手下辦事結成的拜碼頭關係叫做故吏。

門生故吏由此而來。所以和珅能養出這麼多的貪官也和他主編四庫全書,多次擔任主考官有直接關係。和珅知道拉幫結派,他手下的官吏自然也知道,對於張達軾這種人才,提前發現,提前投資,比他金榜題名以後巴結更有效果。甚至一些主考官還會對這種優質學生泄題,幫他金榜題名。明朝有一例很著名的約定門生泄題案就牽扯了唐伯虎,唐伯虎那是天才,泄不泄題對他來說區別不大,也不容易惹人懷疑。但那主考官沒想到,題還被人賣給了另外一個學渣,結果東窗事發,連唐伯虎一塊完蛋。

金坷垃知道知府要抬舉張達軾自然是高興的,但高興之餘他必須先找到他,這個窮秀才窮歸窮,骨氣卻出了名的硬,萬一他唐突了知府大人,不僅自己的工作白做了,他的會試資格都得完!

帶風老千來就是這個考慮。這個小老頭子消息門路極廣,要是張達軾過來,他應該能發現,而且這家夥沒多少錢,為了省銀子他一定住在府學裏,這裏食宿免費,一般紈絝子弟不屑來此。如果他知道自己稀裏糊塗的就給他謀了一個免費上學的機會,估計能高興的暈過去。

金坷垃拜別知府換上破爛僧袍,趕緊跑城外去。

這不是裝完逼就跑,而是保命要緊。你想想,這多少土豪劣紳的銀子就這麼被你糟踐了,黃金就一千兩啊!別說他一顆腦袋,買下白蓮教這千把號人的腦袋都不在話下!還不趕緊趁著天黑走人。沂州府晚上是宵禁的,金坷垃拿著令牌,暢通無阻,一溜煙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