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4、誰說拍馬屁的沒本事(1 / 2)

“石先生不用客氣,粗茶淡飯本官招待得起!”王傑非常高興,當場就讓仆人賜座。

王傑生平隻做事不做人,更不做官,清正廉明乃是道德君子的楷模。石友三這一回答剛好說中他生平之願。這就叫誌同道合,相見恨晚!

京城,旬日之前。

王傑貴為首輔仆人卻是少得可憐,不是老就是弱,但這個世界上總是熱心腸的人多,鄰家小哥沒事就會過來串門幫老仆做些雜事,聊聊家常。一說到王傑,老仆總是一臉的崇拜。老人嘛總喜歡給年輕人說理想,王翰林這麼勵誌的人物,人品學識沒得說,還會冒出些雞湯故事。比如說,老仆說王翰林的德行,真的是高風亮節,他平時怎麼教育身邊人的呢?叫隻要做事,不要做人,更不能想著做官,對兒子他也是這麼教育的。

當然,這種話他隻會對身邊的仆人和親屬說,對外是半個字都不會吐露。

現在在黃河岸邊,竟然有一個商人將他生平信念說了出來,這簡直就是來自人民群眾的肯定啊!王傑哪裏知道,小磊的馬屁功夫早已脫離了吹捧的低級境界。什麼是高級馬屁?怎麼讓不吃馬屁的人戴上高帽子?直接說“隻會做事不會做官”,那是會拍馬屁的,說“大人隻做事不做官,我非常佩服”的,那是馬屁精!中國人最煩的那就是馬屁精!

最煩馬屁精的王傑千算萬算就是沒想到自己被人家給套路了。為國為民嘛,王翰林應該可以理解對吧。

王傑與石友三飯桌談話,雖然說石老板馬屁拍的好,但王傑也不是傻子,你來找他一定有所求,為國為民不假,如果一點都不為私利,你那些投入的錢又是怎麼來的呢?

小磊又給他說了一句大實話:“奸商隻顧利益不顧道義,商路越走越窄,義商道義擺中間,利益擺兩邊,老百姓都知道我仁義,咱的生意能不好嗎?”

王傑大為感慨,道義擺中間的人,有錢都是做好事,誰不願意和他做生意?

“好好好!本官和你做筆生意,不知行不行?”

那當然是行啦!要不你以為我來這裏幹嘛來了。王傑得到肯定回答之後,把自己的處境和盤托出。那個年代商人手裏掌握著非常重要的運輸資源,朝廷是撥下了物資,但你要運過來。在運輸基本靠駱駝祥子的年代,你要將修河的物資弄過來,真的很不好辦。特別是鄭縣這個啥都沒有的地方。

王傑手上有修河的銀子,雖然現在並不在身邊,但皇帝是給了的,這叫信譽。小磊將物資作價賣出,那邊交割銀子,這事兒便妥了。但一般的商人絕不會這麼做!為什麼?災區是物資缺乏的地方,恰恰是一天一個價,傻子都不會往外賣!奸商那更是要囤積居奇,賺取差價。戶部撥下來的銀子表麵上看是夠了的,實際上根本應對不了災區的漲價行情,甚至也無法恢複政府職能。

白蓮教手上卻有王傑最需要的東西——組織力。濟生堂本來就是一個有組織的慈善部門,每天來幹活喝粥的男人沒有一萬也有八千。隻要很少的糧食就可以讓他們上大堤幹活,這一點正是王傑所需要的,當他得知小磊就是濟生堂的掌櫃,那是什麼都談妥了。

王傑有了人力,有了物資,但其實並沒有什麼卵用。黃河還是繼續撕開決口,以人類的力量去對抗黃河,實在是太渺小了。人說千斤之力,黃河決口,一秒鍾流過的洪水以千噸計,這不是千斤,是億斤,你就是把這一萬多個壯丁都丟進缺口裏麵去也是無用的。缺口一裏寬,天天在崩堤,小磊他也不是學水利的,王傑除了之乎者也啥都不會,這治水需要專業人才啊!但是你想想,阿桂治河那麼成功,他也不是專業人才啊?王傑覺得不對勁,這其中必定反常,那是有蹊蹺的!其實道理很簡單,阿桂不會,他找一個會的人,聽他的不就行了嗎?靳輔和陳潢是滿清水利工程的頂尖人才,可惜已經死了一百年,他們的學問也沒有流傳下來,人海茫茫你去哪找水利專家去。

這便是小磊的第二個難題,誰會治水?金坷垃肯定可以,但他現在鏖戰河南歸德府,而且是朝廷欽犯,絕不可能過來。他不在,但精神還在。白蓮教組織人人平等,也就是人人都可以發表意見,小磊將所有的義工叫到一起,說明了現在的形勢,如果這個決口堵不住,下麵幾個省千萬黎民塗炭。雖然已經塗炭了一遍,但堵住了明年他們就不塗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