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金輪法王素不相識,卻神交已久。”張艾慢慢說道,“我們不妨換個思路,不去想怎麼才能有戰力,而是想為什麼綠營兵沒有戰力,我們把規矩改過來,今天改一點,明天改一點,新軍一定能穩步提高!”
“大人所言極是!”
“那好,我們就從招兵和足餉做起!”
如果朝中大臣聽到這句話,估計會笑出聲來。足餉,這是連皇帝都辦不到的事!招兵,金坷垃沒有寫到書上。這就是考驗個人綜合素質的關鍵時刻,這兩件事都關係到整支軍隊的基礎。而且張艾速度不能太慢,因為我大清已經快扛不住了。整個夏秋之交,白蓮教兩艘西洋快船就像紅了眼的非洲豺狗,發瘋一樣在浙江、福建海麵上攻擊清軍水師,隻要看到黑旗幫的船隻,那是不由分說打沉為止。在奪取製海權的同時,白蓮教主力放心大膽的向西前進,先解圍蒼梧,又攻入桂柳賀州,和琳退守衡陽,龜縮不出,幾乎是坐以待斃。
一年,一萬大軍!
他手上隻有三萬兩銀子!這三萬兩白銀是拿著王傑給的信物,在王傑家鄉募集的!
這就基本完蛋了!要高薪養廉,還要足餉,一名士兵一個月需要三兩銀子,軍官要得更多,如果他招募一萬名士兵,那麼這筆費用不到一個月就要全部花光!
怎麼辦呢?張艾隻能從小做起,招募一萬人太多,一千人總是可以的!等以後有了錢,老兵帶新兵慢慢擴大。看起來不難,卻是萬事開頭難!
張艾是聰明人,而這個世上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一個聰明人麵對一群豬隊友,那種對牛彈琴,無力吐槽,無處喊冤哭訴的痛苦足夠讓任何人崩潰。當然了,大部分聰明人都會選擇劃水,隻要隨波逐流他總能得些富貴。而迎難而上的那些人就隻能埋頭苦幹!
但是張艾一介書生,他怎麼知道找什麼樣的人來當兵合適呢?不要緊,他不知道,前人知道啊!這個人叫做戚繼光,他寫了兩本書,一曰《練兵紀實》,二曰《紀效新書》,詳細記載了怎麼練兵,怎麼用兵器等等。作為朝廷命官,他要拿到這兩本書相當容易,因為紀曉嵐的四庫全書中收錄了這兩本書,還是全新的!紀曉嵐和王傑關係極好,自然張艾開口就弄到了。
所謂坑死人不償命就是這麼來的!
張艾拿到了這兩本書,但是他忽略了一個問題——版本!這版本有啥問題呢?原本是沒有問題的,但紀曉嵐抄過之後就有問題了。《四庫全書》就是四庫毀書,不僅燒了無數珍貴版本,而且篡改了無數孤版。不幸的是,戚繼光的書也慘遭毒手。
一本《紀效新書》金坷垃得到的是朝鮮版,目錄就寫了七八頁,而四庫版的目錄隻有三頁!關鍵的戰鬥陣形和火器解統統被裁沒了!偏偏這又是極為關鍵的東西。更悲催的是,那本《練兵紀實》也被篡改了。由於是一部專門講練兵的數,火器解是繞不過去的,所以《練兵紀實》倒是保存了火器使用的部分。然而我大清對火器的忌憚實在是入木三分,這部分不能裁剪的東西被篡改得麵目全非。比如鳥銃篇,戚繼光原本記載銃管長二尺三,大約是740mm這樣子,符合一般步槍的長度,已經接近近代燧發槍。而四庫版的就改為一尺九寸,平白就短了四寸,這要是造出來會有什麼後果?更過分的是火藥藥量,明明戚繼光寫的是藥三錢,我大清就非改成一錢。不知道綠營兵是不是按照這一錢裝藥填的火藥,反正火器交戰就沒贏過。
張艾拿著這兩本兵書和《銃經》、《陣經》一對照,恨不能把紀曉嵐生吞活剝了!這個時候,張艾心裏一百萬隻草泥馬奔過,罵他祖宗十八代都不帶重複的。好在戚繼光用人那些章節,紀曉嵐倒是沒有刪掉,湊合著也就用了吧!
要說戚繼光的用人標準那是相當的高,但是他有個特點,什麼人都用!意思是什麼呢?他看得上的人沒幾個,但看不上有特點的,他也用。都說用人德才兼備,世上哪來這麼多德才兼備的人。這方麵白蓮教比朝廷都清楚,金坷垃的軍官隊伍幾乎全部是他一手教出來的,嶽漫步不過一個殺狗的屠夫,他教成了將領,毛大不過一個低級小頭領,他提拔成了獨當一麵的炮兵軍官,林鋒更是個假冒天使的奴仆而已,但他看到了這個人身上的野心,把他淬煉成了寶劍。至於底層士官,那更是個個都爭相學習,誰學得好,誰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