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在太監眼中,景妃娘娘和宋平安無論是否恢複了身份,都算不得主子。因為,敬天皇帝對她們母女根本就不重視,否則也不會這麼大的事情,隻是用口諭的形式來頒布了。
但是,聽完聖旨之後,卻不接旨,這叫他如何回去複命啊!該不會是高興的不知該該如何謝恩了吧!太監在心中偷笑的想著,眼中浮現了幾許的幸災樂禍來。暗道:這樣的榮寵,也不見得就是好事,在冷宮裏待的年頭多了,怕是也見不得什麼世麵,難以再得君恩了。
聽了太監口傳的敬天皇帝的聖旨,莫說宋平安要為之震驚,就連景妃娘娘也無法真的從容以對。不過,她們並非是感恩,也並非是因為身份的轉變而驚喜,隻是真的麵對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她們才發覺這件事給她們所帶來的衝擊是多大的。
敬天皇帝聖旨上那簡單而未經深思的話語,明顯的是對她們母女的不厚愛,二人自是懂得。可宋平安出嫁楚國是敬天皇帝為了江山社稷所做的決定,下了這道恢複其公主身份的聖旨也就罷了,但景妃娘娘卻被恢複了貴妃位,這可是在母女二人的意料之外。
且,景妃娘娘並不想再回到景華宮去,即便在那裏才算是後宮的主子,也會有人服侍,可以過萬人之上的生活,可那裏卻是景妃娘娘的傷心之地,是景妃娘娘另一個孩子的葬身之地,景妃娘娘如何能夠毫無芥蒂的再住進去呢?
況且,事隔多年,就算是景妃娘娘不再恨敬天皇帝,可景妃娘娘亦不願再與敬天皇帝再有任何的接觸,也不願再卷入後宮的爭鬥之中啊!
能夠在冷宮之中度過餘生,對於景妃娘娘而言,才是最好的結局。隻要能夠知道宋平安過的如何,景妃娘娘真的不在乎自己一生一世都關在這個無人問津的荒蕪庭院。
明白母親的感受,宋平安皺著秀眉,微微沉思,不知在想些什麼。
“景妃娘娘,二公主,請接旨吧。”久久等不到景妃娘娘與宋平安接旨,這傳旨太監臉上刻不高興了,他這傳完聖旨,還得去複命呢!留在這裏浪費時間,也不會有任何的賞錢,傳旨太監可真的是替自己的兩條腿叫屈呢!“二位貴主,該不會是高興壞了,忘記了要領旨謝恩吧!”
傳旨太監提示的說著,臉上卻沒有恭敬之意,甚至是帶著鄙夷的。
雖然景妃娘娘和宋平安看似是一朝榮寵在身,一個恢複了貴妃之尊,一個公主之位,還被賜婚。但是在後宮多年的人,誰不知道這不過是皇帝的用人之際,是在將宋平安往絕路上推,而景妃娘娘即便是出得了冷宮,也不會再有好下場,根本不可能會承寵了。
如此的兩位主子,又有哪個做奴才的會真正的去巴結呢!至少,這些在皇帝跟前呆久了的人,是不會那麼不識趣的。
“煩請公公去回稟皇上,這道聖旨,平安不能接。”宋平安恭敬的說著,可是揚起頭來,卻是無謂的看著那傳旨的公公,仿若她所說的並非是抗旨之話,隻是不想做某一件事情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那般。
“二公主,你可知道抗旨的罪名,那可是要掉腦袋的啊!”傳旨公公尖銳的問著宋平安,眼睛也眯了起來,似是在說著威脅宋平安的話。
傳了這麼多年的聖旨,除卻傳達滅門或是抄斬的聖旨,接旨之人會猶豫、會哭訴陳情,但也由不得那些有了罪的人不去接旨外,他可是不曾見過有人敢拒絕聖旨的。
今兒,這封賞的聖旨倒是被拒之門外了,到真的讓他感到稀奇了。雖然,傳旨太監也認為這算不得榮寵,但對於冷宮的人而言,這也算是好的結果了。
然而,即便是傳旨公公如此說話,宋平安仍是堅持自己的意思,且再次強調自己的話語。對於,傳旨公公的這句話,宋平安卻是一點都不在意。
“請公公去回稟皇上,就說平安不能接下這道聖旨,除非皇上親自召見,否則平安寧死不從!”宋平安說著,臉上洋溢的卻是堅定的神色,不容傳旨公公有半分的懷疑。
“平安!”景妃娘娘低喚了一聲似是希望宋平安說話能夠注意些,免得女兒在出嫁前再惹了麻煩。
“娘親不必因為平安的用意而多慮,平安做事必定有自己的用意所在,如娘親這般了解女兒,也無需再費唇舌了,還請娘親回屋裏去等著平安歸來吧。”宋平安說著,便扶著景妃娘娘起身,對傳旨太監不加以理睬,也不讓景妃娘娘再多說些什麼,心中的主意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