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鴻飛說這問題問得好,他說,國家提出解決三農問題,這不是口號,也不是走形式,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國策,從二十年前,國家設立貧困縣開會,這項工作已經就在做了額,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問題,而是一項逐漸推擠扥工作。
至於說給大家一人幾百塊,那沒問題,但是,如果隻是給錢,錢總有花完的時候,你就是一天花一分錢,一百天還花一塊呢,總有坐吃山空的時候。
有人聽不大懂高鴻飛到底在說什麼,就說他說的都是大花,他們不懂,就懂得他們窮,想要吃肉,穿新衣服。
高鴻飛從善如流,盡量用最淺顯的話說,他知道鄉親們想發財致富,國家也知道,隻有鄉親們的口袋中的錢多了,才叫發財,但是,隻是發錢,那叫有錢嗎?這就跟農村樣的牛,都知道牛之前,一頭牛幾千塊,如果把這頭牛宰了殺來吃或者賣掉,得到就那麼多,但是,如果把這頭牛養著,讓她下小牛犢,等小牛犢長大了,再下小牛犢,這樣一代養一代的,從一頭牛,變成一大堆牛,那時候,再把其中一頭牛殺來吃,或者拿去賣,家裏還有一對牛,是不是?
這就好比是我們的鄉親們,國家給你一千塊一萬塊,就好比給你一頭牛,你要是把這個錢花了,就好比是把牛殺了、買了。
但是,如果教給你一門手藝,或者說給你指點一個發財的門路,那麼就等於你的牛在不斷地生小牛,那不就等於不斷發財嗎?日積月累,就變成了真發財。
許多人子思考這個問題,看樣子,這段話,對大家還是有所觸動的。
高鴻飛再接再厲,說,大家夥一直憋在村子裏,不去外麵看看,不想辦法掙錢,之隻能在家混吃等死,等於就是把你的牛給丟了,牛都沒有了,怎麼能夠繼續養小牛,才能養一群牛?
這個例子並不是很準確,但是明確深入淺出的解釋了國家扶貧的政策,那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一條魚,總有吃完的時候,但是,交給對方打魚的方法,那麼,隻要勤快,魚就不會沒有了,而大的雨越多,或許有一天除了吃之外還能有富餘,那個就可以把魚送到集市上還錢。
還有人問出了一個很尖銳的問題,那就是,以前政府也不是沒人過來給他們出了好多主意,還有的也是安排了一些扶貧項目,但是,大家不但沒掙到錢,還賠了好多錢,那又是為什麼呢?
這個問題問道高鴻飛滿臉通紅,但是,他並沒有回避,他說,無論誰交朋友,都不可能交到的都是好朋友,這裏麵肯定也會有坑人的壞朋友,那些人未必是坑人的壞朋友,但是,最起碼是那種胡說八道亂出主意的朋友,正因為他們除了壞主意,所以才讓大家蒙受了損失。
還有人問,政府派人扶貧,結果大家夥兒兒越來越窮,這是不是政府的責任,還有以前那些除了壞主意的,讓農民受損失了,是不是要賠償他們。
高鴻飛搖了搖頭,問大家夥兒,“你結婚了,還用不用別人替你進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