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有普遍的、必然的特性,真理是每個人希求的目標。禪者就是追求真理的人,禪師因為體證到真理,領悟到自家的本來麵目,認清生命真實的世界,所以能灑脫自在。禪的真理是什麼?
第一,大中有小,小中有大
一般來說,大中有小,可以理解,但小中有大,怎麼可能呢?人的腦袋很小,但許多人學富五車、讀破萬卷書,這些都在腦子裏。有智慧的人,可以從一粒小沙子,看到整個世界;佛教的“一念三千”,一個念頭,就包含了三千大千世界;華嚴宗的“因陀羅”境界,每個世界遠近大小,都是光光相照,彼此輝映,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小中有大,大中有小。
第二,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同與不同,看似兩邊,其實是彼此相容的,好比同樣是軍人,分為陸海空各種兵種,共同保護國家;禪者在同中容許有異,在異中容許有同,彼此尊重,相依共存。《宏智禪師廣錄》裏寫道:“同中有異,功亡就位;異中有同,在位借功。”雖然方法、技巧各有不同,隻要彼此在理想、目標上一致,就能“異中求同,同中存異”,彼此相互成就。
第三,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有的人能動不能靜,有的人能靜不能動。禪者的訓練是“靜中磨煉,動中養成”、“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在動的時候,身忙心不忙,在寂靜的時候,心中仍然具有熱誠。動與靜的配合,好像“雲以山為體,山以雲為衣”的境界,又如宋儒程顥說:“動亦定,靜亦定,無將迎,無內外”,在靜中有活潑的舉止,在動中有寧靜的力量。所以人生要能動能靜,動靜一如,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第四,空中有有,有中有空
“空”,好像是一無所有,但虛空卻能包羅萬象。其實,要空才能有,空掉“迷”的執著,才能裝得下“悟”的真理。好比茶杯空了才能裝水,皮包空了才能放錢,乃至鼻子呼吸,耳朵聞聲,嘴巴嚼物,腸胃納食,不都是“空”了才能“有”嗎?禪的世界,是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空中有有,有中有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