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確有罪。”一個渾厚的聲音陡然自他身後響起。
這個聲音很是陌生,他此前並沒有聽到過,但他並不感到緊張。來人雖然悄無聲息地出現在他背後,卻沒有衝他發難,表明此人並無惡意。
徐慎之直立起身,轉過身子看向來人,隻見此人年紀約摸四十五六,麵目方正,頭戴一頂魚尾冠,身穿神霄派天仙洞衣。
“福生無量天尊,扶搖子見過掌教至尊!”徐慎之稽首行禮,他雖沒有見過王文卿,卻可以從對方的穿著打扮上判斷出他的身份。
另外,張如晦也跟他說起過,當日玉真觀遭遇大變,還是王文卿出麵製止的,不過那時他已經昏死過去。
“無需多禮,”王文卿擺了擺手,“叫上你的坐騎,隨我一同前往廬山。”
“掌教稍候。”徐慎之點了點頭,快速向道觀掠去。
孔宣這會兒正變成金雕,傳授那四隻金雕練氣法門,徐慎之叫上了他,快速回到後山。
到得後山,徐慎之與王文卿同乘孔宣,飛往廬山。
雖然王文卿並沒有說去廬山做什麼,徐慎之心中卻猜出了個大概。
王文卿先前說過一句“你的確有罪”,這表明王文卿可能是要對他施以懲戒。畢竟他是玉真掌門,除了神霄掌教王文卿,任何人都沒有資格懲處他。
雖然對此心知肚明,但他並不感到驚慌,道門有道門的規矩,王文卿既然執掌神霄大教,就得秉公行事。
西飛一個多時辰,進入廬山。
廬山東偎鄱陽湖,南靠滕王閣,北枕頭滔滔長江。長五十餘裏,寬二十餘裏,山體橢圓,為地壘式塊段山。
山中高峰數百,群峰間散布岡嶺二十餘座,壑穀二十條。水流在河穀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二十餘處,溪澗十多條,又有湖潭十餘泊,秀美壯麗。其山勢整體段山可以雄、奇、險、秀概括。
進入廬山之後,徐慎之一眼便看到了一座高近五百丈的挺峻山峰,當是廬山主峰漢陽峰。峰頂青煙嫋嫋,氤氳繚繞,一座不大的道觀若隱若現。
孔宣飛至道觀外降落,此時徐慎之得以看清道觀的門上掛著的那塊門額,上書七個鎏金大字:神霄玉清萬壽宮。
玉清萬壽宮乃是神霄派祖庭,也是王文卿與林靈素當年修行雷法之地。
王文卿先行邁入道觀,徐慎之隨後,孔宣再後。
玉清萬壽宮雖為神霄祖庭,但道觀並不很大,有正殿一間與偏殿兩間,左右廂房各三間。
觀內也無其他道人,隻有幾個十幾歲的小道童。
到得正殿門外,徐慎之扭頭衝孔宣擺了擺手,“你先出去。”
孔宣點頭離開,他乃異類成人,況且尚未授籙,暫且不能進入大殿。
進殿之後,王文卿焚香三炷,拜過三清祖師,隨後走到一旁,看向徐慎之。
徐慎之會意上前,平心靜氣,取過三支清香,以供桌左側的燭火引燃,隨即持三炷香前迎三清祖師。
道門信奉的根本乃是道、經、師三寶,玉清為三清之首,理應受第一炷香,這叫尊道寶。上清祖師當受第二炷香,這叫尊經寶。最後一炷才由太清祖師所受,這叫尊師寶。
拜過三清祖師,徐慎之躬身後退,王文卿緩步走到他麵前,正色道,“扶搖子,你可知錯?”
“弟子知錯。”徐慎之輕輕點頭。
“你錯在何處?”王文卿又問。
“因弟子一人之過,以致玉真觀眾同道受累。”徐慎之低頭回答。
“此罪之一也,”王文卿點了點頭,“你還有一罪。”
“弟子愚鈍,還請掌教明示。”徐慎之誠心求教。
“冤有頭債有主,太上、太一、清明三教道人覬覦你身上道書,你反殺他們並不算錯,但你不該殺廢這三派無辜同道。無論是我中土道家,還是那番邦異教,門人弟子皆是良莠不齊,你不該因一己之私,斷這三派道統。”王文卿沉聲說道。
“弟子不解,倘若弟子不殺廢這三派道人,他們若是再來追殺弟子呢?”徐慎之抬起了頭,對於王文卿的話,他並不十分讚同。
“糊塗,”王文卿橫了他一眼,“人心皆有陰陽兩麵,心生惡念並不算過錯。倘若一個人生出了小人之心,卻未行小人之事,那便不是小人。你以偏概全,殺氣太重,有悖天道。”
徐慎之聞言未做爭辯,王文卿說得對,一個人是善是惡,須按照他所做之事的好壞來評判,不能因為他有可能做壞事,就判定他為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