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慎之走到床上坐下,盤膝閉目,誦讀超度經文。
眾婦人自盡已成定局,不成挽回,無須為此傷神。自殺是重罪,眼下要做的是該超度她們。
要超度她們也不是什麼難事,隻需把這份兒罪責攬到自己身上,告知地府這些人皆是他殺的,並非自殺身亡。
若是以前,超度亡靈需要起壇作醮,而今他法術大成,便可以省去這些複雜繁瑣的程序。
起壇作醮的目的是為了禮敬上天,表明誠心,現如今他的意念集中,可以直接上傳九霄,也可下達九幽。
誦經超度過眾亡魂之後,二人下樓吃過午飯,結了飯資,隨後離開客棧繼續北上。
聽聞幫助官府鏟除清靜觀和天明庵的是一個道人和一個俊郎青年,二人上街後便有許多人對他們稱讚不已。
孔宣對眾人的讚揚很是受用,但徐慎之並沒有如此感覺,讚揚他們的人都是不曾將女眷送去過天明庵燒香的,而那些受害者的家眷此時肯定恨死他們了。
家醜不可外揚,天明庵僧尼幹得勾當敗露,也毀了很多人家的名聲,日後在鄉鄰之間難以抬起頭來。
徐慎之的心中並不安穩,俗話說得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清靜觀和天明庵的事要不了多久便會傳播出去,會對道門和佛門造成極大的負麵影響,道佛兩門很可能將矛頭再對準他。
想及此處,徐慎之不由得搖頭苦笑,這人倒黴了喝涼水都塞牙,他本意是想鏟除玄門敗類,溯本清源,沒想到會牽扯出這麼多事來。
時值此刻,他終於明白王文卿為何要去弘揚道法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無論到哪裏都會敗類,殺不盡的。
最好的辦法就是傳播正統道法,導人向善,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孔宣的背上掛了七八個水囊,不過裏麵裝得不是水而是酒,這家夥昨夜裏在瀟湘館沒少喝,臨走的時候還灌了不少。
“真人,給。”孔宣給他丟過來一個水囊。
徐慎之接過水囊,灌了一口酒。
連行數日,終於到了汴京,二人走到城門口時,遠遠地便看到了兩隊官兵守在門口。
“兩國議和已有三年,邊境無有戰事,這麼多官兵守在城門口做甚?”孔宣撓頭發問。
徐慎之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並不知曉。
二人走到城門口時,一名官兵攔住了他們的去路,“你們是幹什麼的?”
“雲遊的。”孔宣白了他一眼。
那官兵拿起手中的長矛,指向孔宣。孔宣正要動手,徐慎之按住他的肩膀。
這些官兵隻是履行職責,沒必要與他們為難。
正在此時一名軍官跑了過來,推開了那名官兵,衝徐慎之恭敬道,“手下人不懂規矩,還請真人莫怪。”言罷,側身讓開了道路。
徐慎之點了點頭,與孔宣步入城中,二人走出大約百步,隱約聽到那軍官訓斥那官兵的聲音,“以後招子放亮點,不要惹道人,尤其是穿高功道袍的道人,惹火了這些人,沒咱好果子吃。”
聽得此言,徐慎之不覺莞爾。
孔宣笑道,“一會兒找個裁縫,我也做一身高功道袍穿,這玩意兒比通關文牒還好使。”
聽慣了孔宣的葷言素語,徐慎之也不覺得刺耳了,也知道他隻是說說,並不會真的去做道袍。
進到汴京,徐慎之不由得想起了靖康之變之前的光景,那時的汴京車水馬龍,熱鬧繁華,哪裏是如今這副景象。
如今的汴京,破損的城牆雖然得到了修葺,民眾安居樂業,卻沒有了當年繁華。不過話說回來,當年金人入城將汴京劫掠一空,而今能有這個樣子,已經很是不錯了。
“這些沒骨氣的家夥。”孔宣扭頭看了一眼城門口的官兵。
這些官兵皆是漢人,但穿著打扮皆與金人相同。
“適逢亂世,人人都想活命,沒什麼過錯,倘若大宋當初兵強馬壯,百姓也不至於如此。”徐慎之搖了搖頭。
汴京城當年經曆過炮火的洗禮,房屋損毀了不少,這些人又陸陸續續建了新房子,與當初的格局有很大不同,記憶中的許多地方都沒了,隻能辨別出大致路徑,要找那瞎眼老道的相監並不容易。
二人尋找了半日,終於找到了那所相監,到得門外,徐慎之便看到了那瞎眼老道。
金人舉國崇佛,故此寺院香火旺盛,但道人的日子並不好過,尤其是這個沒有門派的瞎眼老道,相監之中很是冷清,少有人來找他算卦。
時隔多年,瞎眼老道臉上的褶子更多,身體更加削瘦,頭發脫落嚴重,不能再挽道髻了,便戴了一頂莊子巾。
“福生無量天尊,扶搖子見過道長。”徐慎之走進相監,到那瞎眼老道身前施了一禮。
“福生無量天尊。”聽得有唱誦天尊道號,瞎眼老道忙起身還禮,遂請徐慎之坐下。
坐定之後,瞎眼老道忙喚道童去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