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東海之濱(1 / 2)

徐慎之算算時間,自當年巴陵閣覆滅至今已有九年時間,徐九年不曾見過周宇,不知道他如今修為到了何種境界。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周宇定然不會到達天仙境界,一來天仙不易修煉,二來如果他達到了天仙境界,就沒必要再竊取龍氣。

來回奔波很是費時,到得東海附近已經是三更末了四更初,由於不清楚周宇的具體位置,徐慎之前往福州。

三年前他在運河遇到的那條巴蛇是經錢塘江逃進東海的,若是按照這個線索判斷,周宇躲在兩浙路境內的可能性最大,但周宇此人不能以常理揣度,況且,當日那條巴蛇被他追得有些慌不擇路,不能完全確定周宇就在兩浙路境內。

之所以選擇去福州,是因為福州東南方就是流求,也就是台灣。

周宇行事很是謹慎,肯定會給自己留下後路,巴蛇不是水蛇,不能一直擱水裏待著,故此他可能會考慮到一旦事情敗露可以逃往琉球,而不是遊進東海。

到得福州福清縣時,徐慎之停了下來,考慮片刻過後,叫孔宣先回平州,做出這樣的安排,是因為他自忖能夠應付周宇。

此外,他現在可以變化形體,但孔宣不行,搞不好還沒找到周宇,倒叫周宇先發現他們了。

孔宣對此略有牢騷,牢騷不是因為徐慎之讓他回去,而是徐慎之把他從北方帶到南方,現在又讓他從南方回北方,得多飛上千裏路。

雖然滿腹牢騷,但孔宣還是往北飛走了,實則在外雲遊這三年,他早就有些想回家待待了。

孔宣走後,徐慎之到得無人處搖身一變,變成了一個身穿破舊衣服的花甲老人,但隨後就覺得不對,六十歲的老頭兒基本上腿腳不怎麼靈便,都拄著拐棍,他裝不出一瘸一拐的樣子,當即搖身再變,變成了一個中年農人。

剛走出兩步,徐慎之又覺得不對,福清縣靠近東海,這裏的人多是捕魚為生,農人也是種水稻的,他變的農人頭帶草帽,一看就不像插秧的,反倒像個種麥子的。

況且此時是深冬季節,南北溫差就算再大,但這個時候天氣冷是真的。

思慮片刻,徐慎之搖身再變,此次變成了一個書生,還是感覺不對,但又說不出來哪兒不對勁。

仔細思慮片刻,想出了原因,氣質不對,道門中人更加灑脫不羈,而儒生偏庸。

想明白了原因,徐慎之再變,此次隻變了相貌,還是原來的裝束打扮,不過臉型較之先前稍顯方正了些,鼻梁更挺了些,眼睛更大了些。

就這三處改動,足以讓任何一個認識他的人認不出他了。

日出東方,福清縣靠海,天色要比北方早亮很多,縣城裏的百姓開始忙碌一天的生計,出海捕魚的捕魚,酒肆茶樓盡皆開張做生意。

徐慎之步行上街,靈氣行肝、膽、三焦三經,頓時耳目清明,見聞方圓百裏之吉凶,也就是能夠看得見方圓百裏的人和物,還可以聽到他們的聲音。

片刻過後,徐慎之撤回了行於膽經和三焦經的靈氣,不聽了,聽得都是亂七八糟的話,婆媳吵架、潑婦罵街、地痞耍賴等等聲音,太吵了,耳朵嗡嗡響。

但看也不成,方圓百裏的人加起來怎麼著也得十幾萬人,幹啥的都有,恃強淩弱的、背著老公偷漢子的、跑到窯子尋歡的等等,初時還感覺很是厭惡,看得多了就想起了自家那兩口子,到底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舒服。

仙人也是人,也有欲望,與凡人不同的是仙人的欲望更少,不貪圖功名利祿這些身外之物,但對異性的渴望卻是源於天性,陰陽兼並乃是大道。

不過這種內心的波動很快就被他平息了下去,仙人還有一點不同凡人,那就是可以隨時克製自己的陰暗心理。

轉了一圈兒,徐慎之發現方圓百裏之內並無周宇身影,南方地兒也大,可不止方圓百裏,要找周宇雖然談不上大海撈針,卻也跟在一口水井裏找一個指甲蓋差不多。

沒轍,他走進路旁家包子鋪裏坐下,叫店主上層包子。

天仙乃純淨靈氣凝聚的身體,無需飲食,而且凡間的食物含有大量濁氣,吃了還得逼出體外。

不過徐慎之對此並不在意,吃包子隻是為了找做凡人的感覺,日後若是真要飛升了,這些東西可就吃不到了。

他也沒打算飛升,能賴在人間就不上天,飛升雖然可以修習仙法,但也得去本部司職,這是好聽的說法,說白了就跟現代的打卡上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