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 上帝出巡(1 / 2)

一個掌勺多年的廚子可能會有一兩次燒糊了菜,但一群廚子不可能在一個時間段內都燒糊了菜,惠安縣的漁民雖不是集體失蹤,卻是發生在近三年以內的事,此事大為蹊蹺。

徐慎之眉頭微皺,他在運河遇到那條巴蛇恰好是三年前的事,如果將這兩件事聯係到一起,就表明那條巴蛇當年受到驚嚇以後,可能就沒有在離開過東海之濱,一直周邊州縣作祟。

想及此處,徐慎之便不在茶樓滯留,快步出門離開,行至無人處時拔地升空,快速往西南方向飛去。

這天下間有好多地方他都沒去過,惠安縣就是其中這一,隻知道惠安縣在泉州府,而前往泉州完全是因為在現代的時候看過中國地圖,至於惠安縣具體在泉州哪裏他也不清楚。

進入泉州,徐慎之降落尋人打聽惠安縣所在,打聽清楚之後便快速趕往惠安縣。

仙人一日可遊遍五湖四海,從福州福清縣到泉州惠安縣並不費時,隻用了半盞茶的功夫。

徐慎之位於千丈高空之上,向下望去,隻見惠安縣是向東部凸出的半島地形,當即隱身斂氣,快速落地。

落地之後,徐慎之於無人處現身,上街之後尋人打聽縣衙的位置。

先前在福清縣聽到的消息並不十分真實,其中多有誇大成分在內,說泉州失蹤的漁民在千人以上。

漁民出海失蹤,起初其家人八成會認為是遇上了海風,遭了海難,但失蹤的人多了自然會有人感到奇怪,定會講此事上報官府,這些事縣衙會有所記錄,先去縣衙查看具體情況。

行至縣衙門口,門外有一個門丁,徐慎之上去行禮,表明要見知縣。

多數宋人對道人還是恭敬有加的,那門丁並未因他所穿道袍陳舊就將他拒之門外,快步跑進縣衙後院通報去了。

不多時,那門丁出門來迎,隻道知縣老爺有請。

徐慎之隨那門丁進得縣衙,到得正堂,見到了惠安知縣。

惠安知縣此時穿著的是常服,年齡不大,不超過四十歲,不知為何麵帶愁容。

“福生無量天尊,見過知縣大人。”徐慎之稽首行禮。

惠安知縣起身還禮,“道長客氣,”隨後指向客位,“道長請坐。”

徐慎之道了謝,坐定之後惠安知縣又命人上茶。

“不知道長因何要見下官?”惠安知縣問道。

“不知大人為何麵帶愁容?”徐慎之反問。

惠安知縣聽聞此言,長歎了一口氣,“下官為此地父母官,本當保一方百姓平安,但不知道為何,近三年來縣裏總有漁民出海後離奇失蹤,初時下官以為是自身德操有虧,便日日反思,祈求上天降罪於下官,不要為難本縣百姓,不成想祈禱也無甚用處,失蹤的漁民越來越多。”

“可曾請僧道前來作醮?”徐慎之再問。

惠安知縣再度歎氣,“前後請過幾個僧尼道士,做過些法事,眾說紛紜,有人說本縣百姓出海捕魚,殘害生靈太多,故此惹得上帝震怒。也有言海族被本縣大量捕殺,龍王懊惱,叫鄉民不可再出海捕魚。”

“大人如何做的?”徐慎之再問。

“下官也很為難,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縣多有漁民,倘若不叫他們出海捕魚便無以為生,但若是叫他們出海,又恐再遇不測。”惠安知縣連聲長歎。

徐慎之聞言點了點頭,這惠安知縣是個難得的清官,不過此人有些迂腐,他請來的那些和尚道人八成是誆人錢財的假貨。

“貧道也曾習得些法術,大人可否讓貧道看看這三年來遭遇海難之人的卷宗?”徐慎之又問。

惠安知縣抬頭看了他一眼,問道,“敢問道長道號上下?”

“貧道扶搖子,先師乃道君皇帝時護國真人。”徐慎之表明身份。

惠安知縣聞言麵帶詫異之色,道,“道長可是皇上當年所封玄妙摶氣飛羽先生、神霄運雷真人?”

“虛名而已。”徐慎之輕笑擺手。

聽得徐慎之間接性承認,惠安知縣忙站起身來,“下官眼拙,不識真人仙容,還請真人恕罪。”

“貧道一介方外之人,擔不起大人如此大禮,”徐慎之起身扶正惠安知縣,又指著自己身上陳舊的道袍笑道,“況且貧道這副打扮,也與世人所想的仙風道骨有些不貼近。”

惠安知縣見他如此隨意說笑,便愈加親近了幾分,賓主再次坐定之後,惠安知縣叫人去取近年來漁民失蹤案件的卷宗。

待得卷宗取來,惠安知縣親自呈與徐慎之,“請真人過目。”

徐慎之點了點頭,這些卷宗數量不少,徐慎之挨個清點,發現共有九十八份卷宗,也就是說這三年來失蹤人口有九十八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