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校是參與 “馬特豪恩”行動的唯一一名中國軍人,他並不是飛行員,隻是隸屬國防部外事局的一名幹事,他的上司千方百計說服美方讓他登上這架空中堡壘轟炸機,目的非常質樸,無非就是想讓他從戰事的第一線,拍攝一些最真實、最寶貴的照片回來,好在第二天的報紙上大做文章,讓不可一世的日本軍方知道,此次對日本土九州島的轟炸,中國也是參與者之一。
登上了B—29,少校便迫不及待拿出了相機,先是給整裝待發的轟炸機集群來了個特寫,接下來開始興致勃勃打量著駕駛艙,他對所有的機載設備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直到電台裏傳來塔台起飛的命令!
他乘坐的這架轟炸機編號A13,屬於第一編隊,盡管他覺得這個數字實在不吉利,但隨著整個上半身被強大的慣性緊緊壓在椅背上,他已無暇多顧,激昂的血液在胸腔中奔騰,他幸福地閉上了眼睛。
轟炸機敏捷得如同一隻獵豹,“嗖”的一下升空了。
為了減輕負重,多攜帶彈量,每架轟炸機上的機炮炮塔都被拆除,彈藥也被卸光,隻留下機尾槍手,因而,每架轟炸機隻配備了兩名人員,機長是個年輕的美國小夥,有一頭棕色的頭發,名叫約翰·布朗,他對少校的表現出極大的友善,閑暇之餘總忘不了對他報以燦爛一笑。
機尾槍手的名字少校不知道,但他是個話癆,他的的聲音時不時通過耳麥傳來。
“約翰你說,小日本收到今天的禮物該有多高興?”
“今天的天氣太給力了,能見度起碼在十公裏以上,給小日本快遞禮物再沒有比今天更適合的天氣了……”
“約翰,任務完成返航後我們該怎麼慶賀這個偉大的日子?”
……
不久後,少校乘坐的戰機已攀升到三萬尺的高空,飛機已穿行到大片的白雲之上,約翰手握操縱杆,旋即將飛機改為平飛狀態,這才鬆了一口氣,摘下臉上的氧氣罩,頭也不回問道:“長官,我該怎麼稱呼你?”
“我叫彭恒。”少校大聲應了一句。
耳麥中傳來機尾槍手央求的聲音:“彭先生,在我投彈的時候,求你幫我拍一張照片行嗎?”
“沒問題呀!”彭恒下意識扭頭看了一眼連接機尾的狹窄通道,“隨時樂意效勞!”
這款B—29相對前身機型B—17,增加了很多嶄新的設計,比如加壓機艙,中央火控,遙控機槍等等,尤其是加壓機艙,可以免除駕乘人員長時間佩戴氧氣罩,舒適度簡直不能同日而語。
就在這時,機載無線電傳來了塔台指揮部烏爾夫略帶沙啞的聲音:“先生們,一小時後你們將飛臨江西、浙江境內,那裏是敵占區,為了不被小鬼纏上,現在起保持無線電靜默!重複一遍,立即保持無線電靜默!”
機尾那名不知姓名的槍手說的沒錯,今天是個快遞禮物的好日子,氣流穩定,視野開闊,這樣的天氣就連飛行員的情緒也相對穩定。漫長的旅程在輕微的顛簸中開始了,一陣困意襲來,百無聊賴的彭少校不知不覺進入了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