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的生活受到了限製,工作限製了自由,責任限製了夢想,日常生活限製了眼界的開拓,人際交往限製了感情,在他們眼中,隻要不合意,一切都是限製。但他們又沒有改變現狀的勇氣,隻能將就,隻能抱怨。其實,真正限製他們的,是故步自封的思想。
不是嗎?那些抱怨工作限製自由的人,大多不能高效地完成工作,省下自由的時間;那些抱怨責任太重的人,有什麼資曆大談夢想?他們連責任都搞不定;那些抱怨日常瑣事太多的人,大多不能把生活安排得有條理,導致處處有漏洞,時時被牽製;那些抱怨人際交往太複雜的人,本身並不懂得經營感情,否則遇到那麼多的人,怎麼不見真情流露?所以,他們被限製,是因為限定了自己“做不到”、“沒辦法”,隻好找些借口。
幸福人生需要的是成就,而不是將就。如果一個人感到不幸福,即使享受奢侈的生活,擁有巨大的名氣,依然還是不幸福。突破現有生活需要巨大的勇氣,人們難免擔心突破現狀後的處境——會不會更加不幸福?如果突破後得到更多的痛苦,為什麼還要突破?這種擔心促使人們將就下去。
也許我們該說一說幸福。幸福是什麼?吃飽穿暖的物質生活?令人羨慕的光鮮狀態?擁有名聲和地位?外人眼中的“一切都好”?有些人擁有許多,但他們卻未必幸福。很多看似安穩的人也體會不到幸福,相反,他們覺得乏味和沉重。可見,幸福是一種心理上的感覺,和外界的一切無關。
這種感覺要求人們正視自己的內心,於是,有些人忍受著孤獨做著旁人不理解的研究,為每一個小小的發現雀躍;有些人不去追求世人追求的高薪職業,而進入自己喜歡的行業,每一天保持工作的激情;有些人不顧別人的眼光選擇自己愛的人,享受二人世界裏那些不為人知的甜蜜……他們當然也很辛苦,但在內心深處,他們不後悔也不空虛,總有一種充實的感覺,這就是幸福。
充實的人更容易擁有目標和成就。這不難理解,一個空虛的、將就的人因為對現狀不滿,也不願確定目標,他的努力永遠是機械的、缺乏方向的,不能向同一個地方使力,經常做無用功;而充實的人的目標非常明確,他們要進步、要更好的生活、要真正的成就,所以他們會要求自己自律、要求自己動腦、要求自己付出再付出,直到目標達成。
在將就和不將就之間、在充實和空虛之間,人們看到的永遠是困難,而不是一條康莊大道。我們需要的是做出選擇的勇氣。改變,當然會帶來風險,帶來跌進穀底的恐懼,可能讓平靜的生活不複存在,讓人麵對巨大的壓力。但是,改變後的自己的內心,將比任何時候都要充實,甚至擁有了背水一戰的勇氣。因為這一次,我們選擇了喜歡的生活方式,我們走出了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