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八章 梵文(1 / 2)

晚飯是饅頭,麵粉是李正帶來的上白粉,酵母也是帶來的安琪兒發酵粉,經李正指點,李富貴在月兒監督下做的饅頭完全發揮了安琪兒的效果。中午月兒拿盆和麵時,驚異發現屋裏的白麵袋,以及李大哥變戲法一樣拿出的小紙袋。月兒很興奮,可能從未接觸過如此麵粉。

四四方方的小袋子一撕破馬上變了形狀,倒出那麼點兒粉末能行嗎?月兒忐忑了一下午。現在終於出鍋了,月兒也鬆了口氣。

剛要開吃,李儉風風火火闖進來。後麵跟著小屁孩李白,我說怎麼不見呢?

“王叔!有問題...咦!這是什麼?炊餅?怎麼也這麼白?”不客氣的拿起就咬,“唔——好!好吃!又鬆軟,又雪白,還有股香甜味道,沒有發酵餅的麯味,這是什麼?”

李正叫張新幾女都坐圍在餐桌旁吃飯,然後問:“這叫饅頭。那你總結下,它有哪些好的地方,和你那酵母餅有什麼不同?”

李儉幾口一個,又拿一個。“饅頭是吧!第一,麵細;第二麵白;第三,不是酵母發酵,是新法發酵的。不同嘛,有香甜味,更鬆軟,更白。怪不得你不要那廚子,原來有如此美食。”

李儉以往吃的炊餅,那不叫饅頭,是死麵的(即和麵時不加發酵粉直接蒸的),挺硬。黃黃的,有豆腥味,可能摻了豆麵。掰開一看裏麵還有粉色的黍米粉。吃著很幹澀 。

“那個.....百姓沒有酵母麼?”吃完飯,問了下李富貴。

“沒有,州府除了酒樓有。很金貴的,不會大方給別人的。”李富貴答。

悲哀啊!不是說漢朝就有酵母嗎?幾百年前耶穌在河邊還給眾人派發酵母餅呢!再問下:“你吃過或做過酵母餅嗎?”

“吃過也做過。這幾年不是難嗎!沒人做麵起子。”

“月兒!你再等發麵時,留一塊送給村裏人,全村慢慢就都有了!”月兒點頭答應。

自從李琛走後,這小子就纏上李正了。要求打聽王叔的經曆,張新郭細君也想要李正傳授學問。李正觀察一番發現,李儉這廝竟然沒怎麼讀四書五經。好!世上又少一個被詩雲子曰汙染的人。至於張新郭細君二人,也是從底層浮上來的屌絲,哪有機會係統的學習經史子集。張新父親生前是一個小吏,死後官府給他識幾個字的兒子補缺,仗著聰明伶俐又好學上進,得到李琛欣賞,被選派過來。郭細君則是黃柏長史的義子,郭父也是李琛袍澤,生前托孤多加照應,才被檢選而來。

李正飯後,叫點起蠟燭,把李儉幾人叫來,丫鬟們也叫來旁聽。鄭重的說:“從現在起,我將開始教授你們一套全新知識,沒有有興趣的可以出去,明天調離這裏,叫管事重新安排活兒,但任何時候不能泄露這裏的任何東西。現在大家學習的是基礎的東西,還無所謂,將來這裏會成為一座大型書院,那也是我的一個夢想。那時的一張紙片都不能傳出去,因為一張圖畫就可能造就一大批萬貫家財的人。一個設計圖就會危害大唐,會死許多人。”

眾人沒有退出的。笑話!能得到仙師指點,那是何等榮耀,什麼設計圖咱不懂,再不濟,日後成為萬貫家產的大財主也不錯啊!

幾個丫鬟推出雁妮,雁妮扭扭捏捏問:“小郎君,我們幾個可以麼?”

“可以!我說過的!”頓了一下,看沒有人退出,道:“既然大家都願意學習,那就是我的第一批學生,同意我的保密要求,那就跪下發誓吧!”

眾人包括李儉李白都很爽利的撲通跪倒,齊齊磕頭,拜見師傅,之後才鄭重發誓,絕不泄露師傅的。

李正說:“數學是一切學科之母,今天就學十個數字。”在一張紙上寫下十個阿拉伯數字。

李儉一見頭都大了,張大嘴巴:“啊!梵文啊!”

又在旁邊寫下對應大寫數字:“今天就學這十個數字,回去多看多寫,沒有紙筆,可以用樹枝在地上練習,一定要認清記熟,張新給她們幾個抄寫一份。”

陰雨兩天後,天氣放晴。但地麵較濕,不能下地,眾人待在院裏忙著練習。李管事聽說李正開始收徒授課,就送來包括大牛二牛等六名半大小子。還周吳鄭王的搞了個拜師儀式。

一個羊是趕。一群羊也是趕,正愁著沒有助手呢!李正就笑納這男男女女十七名弟子。

一張白紙,可以隨意潑墨。學生們對新穎的計算方法學習領會很快。連李府老賬房也請求旁聽。這個四十歲上下的精瘦賬房原來是大將軍手下的記室參軍,也就是後勤部門的管理,登記發放物資人員。現在被安排在李家莊養老。見識李正教室的男男女女後,托管事央求,把自己九歲的兒子也送來拜師。李正也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