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申州書院 二
工地秩序正常。磚坯要陰幹,石炭要從外地運來,隻好慢慢等。修建道路圍牆的速度很快,隻是采石太慢。李正在第三天就帶李儉李瑜和張郭倆位秘書進山了。
向南順山溝走了兩三裏,李正一屁股坐下。看著這裏嶙峋的山石發愣。四個跟班不明所以,也跟著坐下。
“那個郭子,你和儉兒去量一量那片平地的長和寬。張新,你把咱進來時的路線畫出來。算一下,到工地有多遠?把這一片地形圖畫出來。”
一個時辰後,就在李正想要打瞌睡時,幾人完成回來。
“走!”李正感覺自己就是那帶徒弟的唐僧。
沿著陡峭的山路,又進入山的另一邊。這是個相對較寬闊的山溝,有十多裏長,兩三裏寬,還有一條小河。這裏的石頭和那條山溝的岩石不明顯同,李正一眼就看出,剛才那裏可以燒紙石灰,這裏可以燒製水泥。想在這裏燒製石灰、水泥,隻要運進來煤炭,原料完全夠用。嗯!是個理想的大型露天工場。
現學現賣,把剛剛從電腦預習的地球自然課程賣弄一番,為幾個徒弟普及一下岩石三大類成因來曆知識,說石頭可是寶貝,可以修路建城,這個可以理解,可以燒製石灰、水泥,也能說得過去,可以煉出鋼鐵、黃金白銀,這就有點難了!在一片目瞪口呆中拍拍手,站起來開始往回走。
臘月十二,申州來了第一批學生,是長安李府管家李觀親自送來的。看樣子他回長安後沒有停留就原路返回來了。這次一共帶來五十多人,除了學生,知道李孝正郡王爺府上缺人,還另給義陽王爺選買了十二名男童,八名女童,最大的十三歲,最小的九歲,還把身契文書送了過來,說是義陽王爺家世單薄,這是送給王爺的家底傭人。誰知道是從哪裏弄來的?當然接收了!為了頭痛的名字,李正以年齡大小排隊,大郎、二郎、三郎...李十二郎。女孩就按照時興叫法搞怪地取名叫做大妮二妮三妮四妮... ...
托李孝恭在長安洛陽‘人才市場’買來的第一批匠人也同時到達,這批人有三百多人,男女壯勞占大多數,還有幾十個年老‘外國友人’和十來個女人,不用說,這些人一定有一技之長。
除了李孝恭和皇上親派二十名護衛大漢外,還有兩位學洗衣皂製作的小夥子,二十多歲的樣子。隨後趕來來的還有一個龐大車隊,除李正要求的特殊貨物外,近百車的石炭也惹人注目。這李觀得到李正許諾十二名免費家族弟子和兩名學習洗衣皂製作名額後,心花怒放,又第一時間轉頭回去向長安主子彙報。
李孝恭和李世民送的二十名護衛,有一部分是貼身護衛新晉郡王爺的安保人員,一部分是保護郡王爺和兩個粗心秘書的筆記和研究成果不被泄密,當然,其中有多少監視成分在其中,隻有皇上知道。
白糖在長安已經製作成功,開始出售。盡管幾十家作坊幾乎同時推出,顏色上略有差異,但是還是供不應求且效益可觀。把十文錢一斤的灰褐色的塊糖變成潔白的雪糖,價格也增加了十五二十倍,而且年節前有多少賣多少,叫各家老掌櫃老懷大慰。貴?西域霜糖黃色帶灰還賣一百文一斤呢!
這也讓隴西李家家族長老們欣喜不已。老家主西平懷王李安雖早已故去,可他還有一正妻也就是李琛、李孝恭的娘親還在世。當下和濟南郡王李哲商議決定選派適齡家生子去學習。李哲是李孝恭的叔父,和哥哥李安是蔡烈王李蔚的兒子。聽說江夏郡王李道宗把兒子李瑜李景恒送到了申州,這位濟南郡王也把不好好讀書的半大小子李瑋從國子監拉回來,也送往申州。考慮到李正要求世家子弟要交幾萬貫學費,這兩家家主一揮手,自家人交什麼錢?多送孝正需要的東西就行了,反正石炭山裏挖的不要錢。拉個幾百十車去。
接著陸續有其他商號家族的學生也持名帖報到。
李正把人和貨物交給李琛府上老羅安排,又安排老羅準備一些東西。遴選出的新生交給李瑜安排著在一個院子裏住下,幾個大徒弟輪流用那些“梵文”折磨,等待正式開學。
老羅早已隨李儉回到城裏,如今成了超級忙人,整天腳後跟不連地。府中吃喝拉撒睡都等著他安排調度,還要應付新晉郡王爺莫名其妙的特殊要求。本來要大牛他爹過來管理,可他死活要守候著麥田,不肯來。李正自己帶四個徒弟,把自己的特殊貨物搬到新郡王府後院作坊裏關門鼓搗起來。這後院和福祥貨棧一牆之隔,早被貨棧掌櫃打通,方便李正使用。但為了保密,李正還是命令加了夾牆甬道和堅固的大門。牆角修了兩個閣樓,其實是個警戒瞭望崗。在前麵院角同樣有暗哨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