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申州過年
過年了!三十午後,李正把長史司馬縣丞和護衛隊首領請過來一起吃晚飯,聚餐除夕晚宴。把福祥商號、福和酒樓的留守人員也全部請過來聚餐,體現一下對下屬們的關懷。李氏家族子弟在外地任職主官,家族商號就會跟隨著拓展業務,也是給主子提供人力財力支持。年節之際,給予關懷是很有必要滴。後世多年任主管級領導的李正豈會不明白這個拉攏收買下屬的機會。再說了,大部分夥計小二放假回家去了,又不是人多,店鋪裏也沒有生意,留下的都是那可業務骨幹啊!何況酒樓裏的人以來,飯菜就不用月兒操心了,都是這些人的支持。
再派人給山裏工地和那一百駐軍送去豬羊美酒。
大家來的時候李正正在寫寫春聯,正琢磨那些詞句好呢,李瑜好奇的問:“王叔!什麼是春聯啊?”
李正差點跌倒,閉眼很是想了一會兒,才醒悟過來。五代後蜀主孟昶那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中國最早出現的一副春聯,是在964年才出現,還得三百多年啊!失算啊!這是沒事找事不是?
“春聯就是慶祝新春的對聯,是對上一年的總結祝福和對新一年的期望。”李正慢慢解釋,李琛也在伸著頭聽。
“那咱們寫點什麼詞好呐?”李儉最有興致。
“有王叔在!放心吧!這個對聯一要吉祥喜慶,還得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用詞得高端大氣上檔次。”李正拍拍李儉肩膀。叫磨墨,裁紅紙。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李正沒有思考,一揮而就,端正的顏體真正體現高大上風格。現成的春聯不用白不用,叫那個小皇帝哭去吧!叫徒弟們端著漿糊貼到大門上。
李瑜望著李正眼巴巴地道:“王叔,這就完了?你也給小侄寫一副吧?我貼學校門口”
“好!”運筆如飛,“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又寫道:“春前有雨花開早,秋後無霜葉落遲。”
“孝正好文采!這不是貼府衙大門的吧?”黃柏看著喜歡。
“衙門貼什麼春聯?這是你後宅的邊門。”
... ...
飯桌擺放在前院大廳,十八張八仙桌桌邊坐著全部近九十餘名學生,府衙官員、酒樓商號的三十多個掌櫃夥計護衛,連後麵一班女子也單獨圍成兩桌。室內升起十幾個鐵爐,溫暖如春,張燈結彩如同白晝。飯菜很是豐盛,雞魚肉蛋分量十足。作為主人,李正即興講話,對所有人勉勵一番,並預祝大家新的一年裏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天氣太冷,飯菜易涼,講話完畢,大家開始大餐。
飯後,李白李瑋搬出十個各式煙花放在大門外街上。李白李瑜李瑋李儉李興等人輪流去點燃引信,每一次衝天而起的炫麗焰火令一百多人齊聲呐喊叫好。後來,街坊鄰居也出來喝彩。
這個春節除了李正搞出個鑽天猴花炮係列,給申州百姓增添些樂趣外,最受熱捧的當屬南湖書院研究所出品的兩件生活用品:一件就是家庭取暖用的鑄鐵火爐,另一件自然是穿越友必備之銅火鍋。山裏鋼鐵廠的附帶產品火爐一經出世,得到申州富裕人家搶購,前期五百套,二十六出廠,兩天售罄,增製的一千套稍冷卻後就裝車運到商號出售,到大年三十下午還有人往家裏背。四百文的親民價格就是為了普及民用鋼鐵製品。市場鐵價大約十二文一斤,這全套火爐連蓋板三十多斤,附帶一根鐵鉤。可以燒木柴、木炭、煤炭,上麵可用鐵鍋做飯,小鍋圈可以放瓦罐溫水、燉肉...鑄鐵壁不薄不厚,散熱迅速,有孩子的人家烤個尿布,濕鞋濕襪很方便,實乃居家必備精品。賺錢不賺錢是小事,關鍵是要引導客戶對鋼鐵產品的消費方向。
火鍋價錢就走高端路線了,能吃得起火鍋的非富即貴,不差那幾個錢。一套火鍋,純銅淨重二斤一兩,300至350枚開元通寶的重量,售價九貫錢。從冬月底開始,儲貨五百多套,由福和酒樓推廣代售,年底剩餘十七套,成績不錯。
年後初二,天氣轉晴,積雪開始融化。李正早早起床,趁地麵的冰未化,驅車回李家灣團看看。管事捎信說麥地裏的雜草按照小郎君所說,沒有耕鋤,現在快和麥苗一樣高了,不知怎麼辦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