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二十五章 大好日子(1 / 2)

第二十五章 大好日子

李白從工地上拿回來沒吃完的饅頭。工地夥房的蒸籠超大,饅頭做得好,是一班半大小子去幫工的理由之一。這次,他是給某個小丫鬟帶的。小丫鬟沒吃到,叫李正看見了。春天日長餓人,快中午了,李正找李富貴踅摸吃的,就看見李白鬼鬼祟祟,截留了這塊饅頭。照李白腦勺一下:“泡妞也不能拿這哄人吧?應該酸酸甜甜——欸——!等會兒再說!跟上來。”

找李富貴饅頭切片,淋上鹹油菜湯,撒上孜然粉,用竹簽串上放進爐膛烘烤。很快,李白的口水伴隨著香味就一起出現。

等李白吃上一塊烤饅頭片後,大呼小叫還要去工地弄,李正又是一腦瓜子,就這點出息?走!哥教你怎麼把妹兒!

橋墩已經建成一個月了,橋麵支模和手腳架早已完成,民工把河道裏的石頭撿完,河堤也加固四五裏遠了。李正還是叫檢查再檢查,等等再澆築橋麵。李正驚訝於建設速度之快,難道自己在大唐創建個‘申州速度’?

總結一下,覺得這個速度也是完全應該有的:首先是食物誘惑,開元通寶開路,休閑時代的民工嗷嗷叫地等待著上場,生怕王爺小仙師不滿意;其次人多,精神情緒熱漲,工作時間又長;再就是物資充足,人等物資到位,而不是物資堆放好久人員不到位。李正感慨啊!這和後世大躍進時期的情形何其相似。

在經曆一場小雨後,終於到了二月二十五,天氣晴朗。一個黃柏親自選查出來的黃道吉日,適合立柱上梁,也適合嫁娶。

這天是南湖大橋開始澆築橋麵的日子。一大早,所有官員衙役齊齊到場,教研班的學生也調到現場觀摩。

調集來的五千餘名民工兩岸聚集,等待開工。按計劃是橋兩端同時上料,橋頭兩端各堆著幾十大堆拌好的混泥土,還有民工在用新式鐵鍁不停翻動著,旁邊還堆積有更多的水泥碎石塊河砂,隨時堆拌。據李瑜張新等人報告,經幾人統籌安排:澆築速度計劃到天黑完成;澆築隊伍沿著鋪設的木板行進,雙排往返;澆築混凝土共計約需八千方左右,除橋麵模具工鋼筋工外,光運料工就五千餘人,每人負擔大約一點六方七千五百斤,在七個辰時裏分一百多趟完成。另外還有小推車幫忙,應該沒有問題。

時間緊迫,李正李琛李孝恭黃柏龔益分別在橋兩端為開工剪彩,民工們小跑著忙碌起來。

李正對學生們說出自己的意見:“人不是機器,每趟平均就一百斤,連續小跑會累的,這個考慮沒有。盡快從別的地方再調來一千人,隨時添上去,也可以用拌料工輪換。另外,夥食準備好沒有?工地上今天都是出大力的活,必須幹的稀的開山準備充分;輪流吃飯,米飯蒸餅隨便吃,還要加肉,連在場的管理人員按每人按半斤肉,三十頭不夠就殺五十頭!”

李正這麼大方,也是底氣有些不足。他最擔心的是,那些橋墩的地基,在河底清理地基時,每個他都親自在場查看,但他不是專業的技術員啊!也不知道應該挖到什麼土層才算合適,唐朝,似乎沒有帶橋墩的大石橋啊?到哪去找參照物啊?隻好盡量挖到底下露出石頭為止。再就是,盡量增大底腳麵積,減小單位麵積壓強,也不知道這樣到底能行不?

現在看到這麼多的預混料要堆放到那些橋墩上,八千方,兩萬噸啊!李正從心底感到害怕。重壓下,橋墩下沉是必然的,築橋墩時都留有高度餘量,也已經靜置一個月了,但上麵再放兩萬噸重量,萬一哪個橋墩下沉不一致,坍塌了,那些緊密相連的手腳架和拉扯的所謂‘鋼筋’,就會連鎖反應,引起一係列塌方,那就不是死十個八個人的事了,那樣李正就百死莫贖了。

李正不想繼續在這裏經受心理折磨。交給黃柏等人監視,自己回家準備晚上的納妾酒宴。

下人們在院裏扯上彩旗絲帶,掛上紅燈籠,有些喜氣洋洋的氣氛。

少數賓客已經通知到了,李琛兄弟、黃柏龔益、李管事和李家灣來的幾個鄉親,再就是申州的一些商號掌櫃,幾個高級學生兼秘書。

心緒不寧地來來回回地在家裏踱步,焦急的神色叫後院丫鬟們以為是王爺急於和柳兒洞房,不時調笑梳理打扮對月兒和柳兒,仿佛一片嘰嘰喳喳的喜鵲進了樹林。

李正煎熬著度過中午,為了眼不見心不煩,幹脆到書院教室查看一下。

馬周在為二年級授課;裴行儉薛仁貴在柳三郎在三個一年級裏突擊訓練數學,李儉在三年級教室裏在講解數學工程問題應用。這段時間裏,後世那些奧數應用題像什麼和差、和倍、工程、行程、雞兔、分配、歸總、歸一等等把可憐的娃折騰得欲仙欲死。三年級為二年級講課,二年級為一年級講課,那個方法還是不行,理解能力問題,李正太過想當然了,急於求成走不通的。

李正看了一會兒,慢慢踱到教研班。這裏已不能說是常規的教室了。說是個圖書館或實驗室也不為過。很多模型什麼的擺滿長台,額——那也是學生們的書桌。這裏在忙碌的隻有十來個人,其餘人除了在築橋工地上,或是在作坊工場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