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利益分配
福和酒樓的爭吵終於有了結果,他們那方麵的利益分配已經有了協議。眾人把李正約到酒樓,恭聽義陽王的條件和要求。李正直接道:“諸位因為一個鹽的生意協商了這麼久,本王感到失望,這樣利國利民的生意很多,哪一家都不可能一家吃獨食,隻有聯合才能做大做強。說實話,你們目光很短淺。”
看大家慚愧又熱切眼神,李正又說:“農家種地,要交佃租,要出徭役,這是稅賦,也是對朝廷的義務。為什麼這樣說,到異域走過的商人知道,出了邊關,到了番邦,你每行一步都是錢財開道,也就是說,商人或者商家,隻交了關稅,也就是過路稅,而沒有交最重要的商稅。在大唐境內,你交了什麼?朝廷為什麼要保護你的利益?因為你是大家士族?因為你是貴族世家?因為你高人一等?亂世時你照樣受侵犯,照樣保護不了自己財產。本王說這些話的意思,就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唐需要你我他共同維護。換句話說,世家門閥依附著大唐這顆大樹,如果大樹到倒了,傾巢之下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說,本王提議,你們可以不理解,但必須執行,因為,不執行就沒有合作了!”
“本王已經向皇上建議開征商稅,降低過路稅費。現在,再說一句,就稅說稅。什麼是價格?什麼是差價?大唐貨物運到番外,自然是大幅漲價,為什麼?賺外邦的錢才是真賺錢啊!在大唐境內賺錢,那不叫賺錢,叫聚財!比如說,天下財富固定一百貫,天下固定一百家,原本每家一貫,你賺錢了,不就是別人家窮了?現在有人向番外販運,大唐隻是落下些過路費麼?這個現狀必須改變!大唐保護你,就有理由開征商稅!如果你出關番外,還要加征關稅。為什麼加征關稅?加征關稅必然使貨物漲價,不加征關稅,這部分就是商家純利潤,加征關稅不是在商家利潤中分成麼?這是大家的想法吧?其實,帳不是這麼算的!貨物出鏡入境,都要交納關稅!這條政令近期就要頒布,這是本王強烈要求的!為什麼?本王下麵為你們詳細解釋... ...
眾人很恐惑,擔心義陽王又要出什麼幺蛾子。沒想到,王爺細心的在為他們普及稅法知識、海關理念、國民經濟關係... ...
李正說:“大家最擔心的是,我在官府那裏到底要交多少稅?交過之後還有多少利潤?”
大家笑了。
李正說:“這一點,你們不必擔心,根據行業、還有貨物種類區分,比如,朝廷鼓勵發展生產,相關的商品就不僅不交稅,也許還有少量補貼。像申州犁子,本王就是賠本賣滴!---本王錢財有限,隻能這樣了。下一步,朝廷還要對販運申州犁的商戶進行補貼,當然,朝廷現在對外作戰,錢財缺乏,不會補多少,隻是一個心意,大家理解就行。朝廷會大幅減少過路關卡的收費行為,降低商家成本,整體來說,在大唐境內,所有商品商家繳納稅費隻少不多!出入境商品中大部分持平,少量朝廷嚴控商品肯定要多交的。”
“至於如何交稅?交多少?怎麼交?稅率怎麼計算?戶部正在商討,本王這裏隻是向你們透個氣,說不定,有的掌櫃賬房回到京城,就會被戶部請去商討喲!”
看大家明顯鬆了口氣,最後到了李正說:“鹽鐵茶是大唐戰略嚴控物資,利潤豐厚,須課重稅,本王建議,朝廷和皇上必須占大頭,本王隻占半成,書院作為研發部門占一成。你們分配其餘。以後每有一種新工藝,本王可以不要提成,書院必須占有利潤。”
眾人竟然鬆了口氣,原來說那麼多隻是分成啊!朝廷要一多半啊!雖說有點多,還能接受,以往不也是這樣麼?大家商量結果也就是五五分成足天了,以後還有補償嘛!王爺不是說了,項目很多嘛!以後都按這個比例分成也不是不行!大家商量這多天,對結果有過預計,並沒有出乎意料。
李正見大家沒有反對,就說:“這個上交朝廷部分,叫工商稅,開設工廠、礦山、商鋪、作坊上繳官府的部分,也改名叫工商稅,大家有沒有異議?”
有人回答:“沒有!”許多人相顧點頭。
“交到南湖書院的這部分是學生和研究人員動腦子研究的結果,像那個黑糖變白糖,是人家想出來,先用黑糖試驗過的,你補償一下,沒問題吧?”
“應該的!”有人答。雖然高了點,你自己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