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西去長安
時間很快就到了冬月半,白宮後院的溫室開始供給了。僅僅局限於李孝恭府上,秦瓊府上和白宮食用。畢竟這樣的溫室不是一般人能建得起的,清河郡王府不行,翼國公也不行,有工匠計算過,光是屋頂和南牆的玻璃就高達五十四萬貫,加上鋼構架子,地埋加溫管滴管鋼管等,六十萬貫隻多不少。這夠買多少菜啊!也隻有義陽王超級好吃,才肯下如此大本錢。
其時,集市上出現的蔬菜隻有耐於存放的冬瓜南瓜,窖藏的白菜蘿卜,新鮮的蔥蒜,再就是野菜了。而溫室送來珍貴的黃瓜茄子、韭菜莧菜青椒、豆角西紅柿等反季節夏令菜蔬叫兩家過意不去。
秦府裏,秦瓊整日不在家,夫人賈氏倒是耐得住寂寞,家裏人又少,自己和丫鬟在後院操作一台老式窄幅織機,親自織布。這個賈氏就是當年秦二哥在山東賈柳樓結義時賈潤浦的妹妹,自然絕色,善解人意。可能因為秦二哥早年勞疾纏身,婚配又晚,一直沒有生育。賈氏一直叫他納妾,被秦瓊拒絕。現在收養一個家人之子,取名秦懷玉作為義子。那秦懷玉是家將秦用之子,今年十四歲,秦用是秦瓊當年在羅士信死後收留的災民義士,為報恩竭力鞍前馬後為秦瓊擋刀遮箭,秦瓊封國公後,國公保舉的官職也力辭不任,隻在秦府做一個家將管家。秦瓊收秦懷玉為義子,把他和秦用另一個兒子秦安一起送進南湖書院。
李孝恭夫人裴氏,早知道義陽王好吃,自己沾光吃些稀罕物也心安理得。隨大將軍來申州半年了,娘家也派來四位掌櫃,開辦了四家工廠,為王爺生產些配套的東西,生意也是蒸蒸日上,日進鬥金。家裏三個適齡兒娃子和娘家侄子裴行儉也進了書院,生活很是愜意。唯一缺憾的是社交圈子太小,除了長樂清河每日來遊晃一圈,就是去秦府和秦家夫人聊聊天。至於李孝正的小妾,她們之間可沒有什麼話題可說,想說的話,還不如在家和幾個將軍小妾訓話。
李孝恭去年回京就和裴氏說起孝正是相貌堂堂,年輕有為又身居高位,一身本事,誇讚不已,和裴氏商量把娘家妹子說合給孝正做正妻。二人商量一下,就派人送信給裴家家主,怎奈皇上說孝正作用太大,婚事由他來決定。可那邊得到信的妹妹卻放在心裏,李孝正詩名名揚天下,叫一個懷春少女如何放心得下,就找借口三天兩頭寫信給姐姐聯絡。裴氏卻不能明言告訴妹妹,隻得鬱悶地那頭隱瞞妹妹,這頭也不能叫小仙師李孝正知曉。
李正忙著整理更多的書籍,忙得沒有空閑。似乎聽李孝恭說過給自己介紹對象,還是嫂子的妹妹,滿口答應,對於美女,當然多多益善,不然也對不起哥們穿越一趟。後來嫂子來了,又不提這茬事兒,是不是女方不同意?也不好問,見了嫂子還是覺得有些尷尬,索性就不去他家了!
最近他接見一批又一批各工廠廠長主管、行業代表,回答他們的問題和解決技術問題。
經過反複試驗,珍妮織布機終於製作出來,既可以用水力帶動,也可以用鍋駝機驅動。棉布生產進入正常化,印染工廠也辦起來了。新式染法工藝和原料交給李十一管理。招一批女工手工縫製一批新式棉被棉襖,其餘的棉布被李正要求封存。這樣,除了李十二太小才九歲,其他十一位都是工廠或實驗室的管理人員。年齡最大的李三李七已經從軍上前線了。
有了棉襖,就想更輕便的羽絨服,羽絨好辦,麵料難選。蜀錦太後,繡花緞麵也不合適,綢子不耐磨,絹太薄,苧麻檔次太低,選來選去,現有織物還真沒有合適的,隻有用棉布暫時用著了。
鴨鵝毛早已被儲存大包大包,撐破房頂,有了處理方法,劉望山當然歡迎,可王爺說要建新廠子,老劉又頭疼。哪裏招人手呢?
選出幾包鴨絨,二三百斤的樣子,清洗脫脂晾幹,除去那種堆積產生的味道,這種活兒女工可以做。送到軋花機上處理一番,重新梳理一番,白色的蓬鬆變大不少,再次拉回新建廠房,女工開始在棉襖夾層裏絮鴨絨。和棉花不同的是,還要在布料上縫上許多縱橫針腳線路,防止鴨絨亂跑。仿照棉襖製作方法,橫空出世的鴨絨襖在手工靈巧的工人手中誕生了。和棉襖相比,同樣尺碼大小的一件重量隻有三分之一,保暖效果增倍。經過染色的棉布,色彩絢麗多彩,超越千年金手指設計的樣式,很快就在申州貴族圈子裏掀起風暴。
長樂、清河當然是首先試穿者,接著是月兒柳兒,接著就是雁妮小翠等王府女性,延伸開來到李孝恭秦瓊府上。李正專門為長樂設計後世女孩的連帽裝,火紅長款羽絨服配上雪白的狐毛鑲邊,顯得更萌。清河當然連帶著得到同款。柳兒月兒也和長樂一樣,每人選擇幾件長短不同款式。至於男性,也有灰色,草綠色,深紅色等七八種顏色款式。李孝恭、秦瓊和李正加上一些勳貴王公弟子都有配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