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作詩秘笈
年後,李正忙著泡妞準備娶親,長安卻激流湧動,先是群體討論義陽王府門外被稱為春聯的字幅,再討論春聯內容。凡是有些學問的人,都在議論華夏兒女和炎黃子孫這兩個詞的來源出處,體會王爺這樣做的深意。議論來議論去,一致認為春秋秦漢以來,紛爭不斷皆為同室操戈,中原兒女同屬炎黃子孫。李氏王朝的夷狄血統被人自動忽略,誰敢說隴西李家是雜交人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李正皇宮裏出口成章的詩才驚豔絕倫,在長安士子群裏反應巨大,直接掩蓋了前麵的爭論。許多人結合王爺以往詩作,認為王爺一定有什麼獨門絕技,就聯名投書義陽王府,要王爺透露作詩秘笈。
義陽王李正李孝正含笑答應。約定上元節前張貼公布。
正月十四,整個長安轟動了!新晉義陽王爺應廣大詩歌愛好者要求,公開作詩方法。
消息是正月十二公布的:正月十四將在國子監門外院牆上張貼大字榜,同時福和號福祥號開始售賣印刷本,售價一貫。整個長安文壇都在翹首期盼。
國子監就在房玄齡府邸旁邊,皇城東南的安上門外的務本坊,北邊是春明大街,離義陽王府也不遠。
正月十四上午,辰時正。大隊禦林軍和原大將軍府親兵,擁著郭細君等一批李府仆人分開圍觀的人山人海,來到國子監門外。李府下人們分工合作,刷漿糊的、貼紙的,手腳麻利。
第一幅短短數語:“我不會作詩。作詩乃文字遊戲,閑暇時之玩物。聊可陶冶性情,言情述誌,不能安邦治國。望諸君勿沉迷如此。承文友有邀,以偶得示之,隻是拋磚引玉。”
眾人議論紛紛。看王爺說的,仔細一想還真是。作詩是不能嚇跑敵人,也不能管飽抵餓。可我就是喜歡,作不出來,聽聽就心裏舒服。
廢話少說,先來點兒真章,接著看。先來一首小詩說一下學詩經曆。
“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日久始少悟,漸若窺宏大。怪奇亦間出,如石漱湍瀨。正令筆扛鼎,亦未造三昧。詩為六藝一,豈用資狡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上卷。
從一 東韻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雁,宿鳥對秋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
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獨釣之翁。沿對革,異對同,白叟對黃童。江風對海霧,牧子對漁翁。顏巷陋,阮途窮,冀北對遼東。池中濯足水,門外打頭風。梁帝講經同泰寺,漢皇置酒未央宮。塵慮縈心,懶撫七弦綠綺;霜花滿鬢,羞看百煉青銅。
貧對富,塞對通,野叟對溪童。鬢皤對眉綠,齒皓對唇紅。天浩浩,日融融,佩劍對彎弓。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野渡燕穿楊柳雨,芳池魚戲芰荷風。女子眉纖,額下現一彎新月;男兒氣壯,胸中吐萬丈長虹。......
一直到第二卷的十五鹹韻
清對濁,苦對鹹,一啟對三緘。煙蓑對雨笠,月榜對風帆。鶯睍睆,燕呢喃,柳杞對鬆杉。情深悲素扇,淚痛濕青衫。漢室既能分四姓,周朝何用叛三監。破的而探牛心,豪矜王濟;豎竿以掛犢鼻,貧笑阮鹹。
能對否,聖對賢,衛瓘對渾瑊。雀羅對魚網,翠巘對蒼崖。紅羅帳,白布衫,筆格對書函。蕊香蜂競采,泥軟燕爭銜。凶孽誓清聞祖逖,王家能乂有巫鹹。溪叟新居,漁舍清幽臨水岸;山僧久隱,梵宮寂寞倚雲岩。
冠對帶,帽對衫,議鯁對言讒。行舟對禦馬,俗弊對民岩。鼠且碩,兔多毚,史冊對書緘。塞城聞奏角,江浦認歸帆。河水一源形彌彌,泰山萬仞勢岩岩。鄭為武公,賦緇衣而美德;周因巷伯,歌貝錦以傷讒。
正是康熙進士車萬育編撰的《聲律啟蒙》。在這幾天裏,由李正緩慢口述,郭細君和一班李琛府上調來的臨時秘書速記,經李正校正後馬上送往後院排版付印。往往是寫完一韻,送走一韻。把幾個磨墨的丫鬟累得手酸脖子痛。
不過李正沒敢全文照抄,把有些語句修改或直接略去。像十二文韻裏提到的唐李杜,鮑參軍等詞,就得修改。
幾百年後的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在大唐引起一場颶風。看王爺大才,把個文字玩得熟練自如。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皿,虛實情感結合的天衣無縫,單字對、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聲韻協調,朗朗上口既有語音訓練,也有詞彙訓練,還有修辭語法訓練。
從一東韻、二冬韻一直到下平十四鹽、十五鹹部。上下兩卷,雞蛋大小的字體,把個國子監門兩側貼得滿滿的,圍觀的學子如醉如癡,拿著筆墨紙硯,把紙攤在書僮背上飛快抄錄。可憐小小書僮手捧硯台,彎腰勾背,那姿勢難度超高。寫一會兒還要轉過來磨墨,移動一下再繼續。要不是大將軍府上親兵維持秩序,鐵定要發生踩踏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