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長安風雲 第七十四章 不是對你顯擺(1 / 2)

第七十四章 不是對你顯擺

眾人吃飽喝足,撤了桌子,奉上香茗。

李世民待李正答應眾人要求。問:“孝正啊!去年你那個書沒少惹麻煩啊!今年又搞個什麼《三國演義》更是大出風頭啊!”

李正嘿嘿一笑,叫管家過來耳語一陣。劉誠躬身退下。

“皇兄,各位王兄,那些都是枝末小道,不值一提!孝正就把這一年來的成績彙報一下。衣食住行,第一件事,先說穿的。南湖書院從西域引進棉花種子,在申州試種成功,今年在鄠縣推廣試種成功,現在用棉花織布也成功了。這個可以解決大唐百姓穿衣保暖問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湖書院研製的水力織布機,大大的提高織布效率,並且織出的布比人工織的更好。今年南山書院又研製出燃油內燃機作為動力,紡織速度更快更好!請看!”

管家報來一件大衣,啊!棉袍。李正接過來抖開,青黑色的長袍,滾邊繡著金線。最耀眼的是它安了個後世的毛領,大翻領上裝著灰黃色的兔子毛皮。擱在後世肯定是個不倫不類的東西,但現在卻大大的吸引住了眾人的眼球。

看眾人都要伸手。李正道:“別搶!別搶!還有準備。等會兒一人一件。這個布就是棉花織成的,裏麵絮的也是棉花。怎麼樣?這溫飽的溫可以解決了吧!”

大家驚歎於布匹的緊密厚實,摸上去很有質感。

“第二件事:吃的。整個大唐,就是現在,還有不是少數的人在餓死。南湖書院一直一改善天下百姓生活為己任,一直努力收集天下各種植物為我所用。現在已取得重大成果。推廣的話,不出三年就可以改變吃飯問題。”

一幹老男人兩眼放光,像見到一個赤裸的嬌娘。他們經曆過太多的餓死人的場麵,咋聞喜訊,確實過於激動。李世民更是呼的站起,一把抓住李正胳膊:“當真?”

這一瞬間,李正忽然淚水止不住流出來。我可憐的苦難深重的祖輩啊!我終於能為你做點兒什麼了!

李世民嚇了一跳。王弟怎麼了?

李正哽咽道:“我為大唐百姓不再因饑餓而死感到高興,我為南湖書院南山書院有了價值感到高興。失態了!失禮了!”眾人都上前勸慰和讚美一番。

一個是占城稻,在申州試種成功,產量可以達到八百斤。種兩季的話,產量可以達到一千一百斤,但米質不如種一季的好吃,還有人工管理上過於緊湊,又耽誤冬季種小麥。所以在申州不提倡推廣。再往南,到溫度更高的嶺南應該可以。

再一個是小麥種子。不知皇兄前年那五十斤麥種產量如何?今年有有多少收成?

眾人茫然一片,看來李世民的保密工作搞得不錯。

李世民眉頭一揚,笑道:“果然!完全按孝正說法去種的,去年收了一千九百多斤,全部種下去。今年收了八萬多斤,全賴孝正那個糞肥法之效。”

李勣算是看出點名堂。問:是孝正在前年就給皇上新式小麥種子?不知種了多少?打了一千九百多斤?

李世民靦腆著臉道:前年是五十斤,在皇莊上種了二畝多。去年就是1900多斤,全部種了下去。明年就好了!”還有就是李世民沒有重複說今年產量,他怕八萬多斤的產出招來嫉妒恨。

去年申州流傳出來的種子隻是在小範圍發放,主要還是滿足申州周邊,世家商人也有很多流出,隻是各家當做寶貝,不肯輕易示人,產量更是保密。這些朝中大臣家中也有種植,都在較遠的食邑封地種植,麵積較小罷了。鄠縣的種植也是從今年開始的,李正是去年年關才來‘長安,沒趕趟。

這回輪到大家傻眼了。近四十倍的產量,如果不是皇上親口說出來,這班人打死都不會相信的。一般的耕地,三石產量就是豐年,再高產也增加的有限,也就是十倍產出。也就是說,撒四五十斤種子,出產三四百斤,一石一百二十斤,三石左右,三百六十斤。貧瘠些的土地,收獲不到一百斤的也有,再遇上天災蟲災,顆粒無收也平常。所以,荒年也就三年兩頭的出現。

長孫無忌老淚縱橫,當年自己家破人亡,和妹妹無垢流落街頭。舅父高士廉無力照管,可是沒少挨餓。樹皮吃過,草根也吃過......老長孫家也有種植,那是長孫衝帶回交給管家的,不知道種到哪裏去了,管家也沒向老狐狸彙報收成,說不定被吃了也不一定。回去得問問,他流淚,肯定有心疼仙家種子的成分。

可恨皇上消息封鎖太嚴,有了八萬多斤種子,也沒有想到諸位弟兄。其實,他們對於申州小麥早已了解,有九成以上的家族都去申州換了麥種回來種。隻是對高價的申州麥種沒有那麼多的關注罷了!這時聽皇上親口說出來,還是感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