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大唐拖拉機
李世民當夜沒有回城,住在書院賓館,第二天一早,李正去叫他,再次趕往那家工廠。小號的機車已經組裝完畢,看來有工人連夜趕工。
和那個‘坦克’相比,這個鐵家夥小而緊湊,上麵沒有鐵房子,隻是在後麵加上許多零碎組建。李正叫人把車開出來,再次到昨天試車的草地,一輛平板馬車拉著台兩鏵犁過來,護衛們幫忙抬下來,李正和司機立即開始安裝。犁子和履帶拖拉機之間隻有三個連接點,用幾個插銷連接,稱為三點懸掛式兩鏵犁。
調試深淺調節閥,李正親自上車,開始犁地。在空間,李正每年都種地,隻是這鏈軌履帶式機器,還真沒有玩過。車後麵有個油壓提升裝置,是裸露式的,這比隱藏式的維修更簡便,隻是太難看。
機器加大油門前進,犁鏵慢慢落下,紮進土裏,和坦克的煙囪不同,坦克煙囪在左下方排煙,而拖拉機的煙囪狗尾巴一樣向上。煙囪冒出黑煙,帶著砂石的泥土被翻犁過來,遍地雜草荊棘一翻而過,毫不停滯。前進一段幾十米,李正掉頭返回,就這麼翻犁一米多寬。連續幾個來回,一二畝地就這麼翻犁過來,平整一致。李正下車,交給急切的李儉繼續。
李世民說,如此寶器,可以減少多少人力啊!孝正大才!
李正說:“這個機器在大塊地裏效率才高,小家小戶小地塊,不適合!這個可以和多家工廠合作,盡快推廣!”
李世民連連點頭。李正又彙報拖拉機的研究情況:拖拉機不算發動機,全部大小零件851種,1928個零件。每種都是多次打磨修整檢測,直到完全符合尺寸,其中艱辛不可想象。加上發動機,那零件就無法計算。儉兒是立了大功啦!
老李說:王弟你也辛苦!
幾人一起去下一家工廠視察。這是一家製作餅幹的工廠,發酵麵團在大案子上被揉搓壓模成型在鐵槽盤裏,推入齒輪鏈條帶動的滾帶,滾帶上挨挨擠擠的鐵盤相推著進入一個扁扁不到烤爐,烤爐有兩米多長,不見煙火,隻感到熱氣噴出。鐵盤在烤爐中駐留兩分鍾時間,從另一端出來,依舊是滾帶接著,繼續向下溜動冷卻,下麵是對麵操作的女工,身穿白色長褂,頭戴白帽口罩,麻利的收集焦黃的餅塊排列整齊,放在一個特製油紙槽裏。紙槽繼續流動下行,下一步的工人動作麻利,拿起另一個相同油紙槽合上餅幹,用印刷好的彩紙快速包裹,最後在兩端接頭處抹上漿糊,一包餅幹製作完成。
李正很是自豪:哥這個算不算自動化?半自動化算不算?
李世民拿起紙包,彩色圖案是一個瓷盤裏,一遝散放的焦黃餅幹,旁邊一杯黃黃的果汁。變形藝術字寫著“奶味餅幹”字樣,下麵角落寫著500克裝,下麵是南山書院食品廠製作。背麵寫著配料表,什麼小麥粉、蔗糖、牛奶、雞蛋、酵母、添加劑等等。
李正拿起幾塊沒包裝的餅幹說:“王兄嚐嚐,給小兕子帶點回去。”
李世民咬下一塊,果然香甜焦穌,有牛奶香味。小孩子應該喜歡,可軍旅食品用這個可不行!
李正看出皇上想法,帶他進入後院,這裏更是忙碌,熱氣騰騰的大鍋正在製作什麼東西,聞著就香氣撲鼻。一溜石磨在磨製什麼東西,李世民走進抓了一把,是細小的褐色幹肉塊,正被磨製成粉末,那邊有炒熟的麵粉、羊肉粉、雞肉粉、芝麻、炒豆、食鹽,糖、幹蔬菜、香料混合物一大堆。這些東西混合後油性很大,略顯潮濕,趁熱用模具壓製成一個個小方塊。這就是壓縮餅幹!李正介紹。
李世民拿起一塊,咬不動!壓得太緊實了!成噸重的水壓板就集中在那三十六塊餅幹上啊!
戰時食物,李正原來就交給軍方一些實物,烤饅頭算一種;肉粉加炒麵,也算一種;方便麵,皇上可不能說不知道吧!柳三郎長孫衝去吐蕃,就帶有南湖書院的混合炒幹肉粉,隻是沒有壓縮那麼緊。
張新端來一大杯開水,扔進一塊,看著一串細泡上升,攪一攪,那餅幹就化作一杯糊糊。嚐上一口,香甜鹹辛,什麼味都有。李世民又抓一撮粉末嚐嚐,味道相近。李正解釋道:“這是戰時食品,味道不太好,但營養充分,能快速補充能量體力。一個人一天吃兩塊就能滿足需要。攜帶方便,密封狀態,保質期半年。”
李世民點頭,李正這算勉強過關。
李世民又視察了子彈炮彈工廠和火炮工廠,對當前進度表示滿意。對李正建議五月開戰有了信心。勉勵一番跟隨李正的一班弟子就帶著一箱餅幹回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