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唐王出征
晚飯是在咫尺之遙的船上吃的。自然是水陸畢陳,豪華大餐。老崔是第一次見識傳說中的鐵船,他一直懷疑鐵怎麼會浮在水上呢?現在總算見識到了,鐵不僅會浮在水麵上,還不要櫓工,會自己行走,而且速度不低。這是艘雙發雙推進螺旋槳的柴油機動力船,在船艙底部還有四台備用機器,是外人所不知道的。
老崔走南闖北也見識過不少大船,小花船上也喝過花酒,但不論大船小船,遇見風浪晃動是不可避免地,但今夜河上風浪不小,外麵嘩嘩是聲音還在提醒,但就是沒有晃動感覺,杯中酒紋絲不動,叫他驚奇不小。
崔世誌當初從申州拍賣會回來,被騙那麼多錢財,遭到家族長老們的的埋怨,後來一直被下麵人當做話題私下議論,搞得老崔臉上無光。
後來,申州漸漸發展起來,自己臉麵也隨之上漲。再後來,李孝正發展到了京城,封為唐王,被提名國師,氣勢漸大,如日中天,這是世家們都知道的事,這時就出了個唐王娶親的事,崔家召開家族會議,大小長老、上下執法開始還是以胡雜為由,拒絕聯姻。新一代崔家領軍人物,下一代家主朝廷殿中侍禦史鄭州崔氏出身的崔仁師,日後的宰相,直接以訓斥的口氣告訴老崔,家族利益高於一切,一個女子的名分和家族利益相比,你應該知道怎樣取舍。何況,唐王的人望日益隆上,在朝野都知道,唐王第一年交給朝廷的稅賦高達三百萬貫,占朝廷收入的五分之一。這完全是不必上交的唐王自己搞出來的事情。現在七姓十家正在商量著也上交一部分稅賦,畢竟是合作夥伴。
唐王雖沒有參與軍事,但在軍中威望日益高漲,不光是刀槍、火炮、手炮、炸藥等裝備帶來戰鬥力的提高,還有棉衣手套、奇怪的壓縮軍糧、方便快食麵、快速自熱食物包;還有戰地急救技術,給傷員用針線像縫衣服一樣縫合傷口,等等,給軍隊減小多少損失,活了多少人的命,你不知道軍隊裏的關係,那是互相生死依托的比親兄弟還親的關係,誰救活了他兄弟的性命,他會感恩戴德你一輩子的,可以為你做任何事情。
而在民間,連年的水旱蝗災,造成多少百姓流離失所、背井離鄉,而唐王搞的那個慈善募捐活了多少人的命?那個口號叫什麼‘同一個家園!’使多少家庭投奔申州和南山,能不叫皇上猜忌麼?書院、義學、活命無數的糧食新品種,這也是皇上不深不淺排擠唐王一招的原因。
崔仁師的話讓崔世誌感覺自己確實做了一件錯事,必須盡快盡力挽救。思來想去,還是自己的女兒合適,嫡女身份是一回事,關鍵是看王爺行事法則,這個唐王肯定會給自己這一門帶來最大利益,說不定還會有另一種天大地驚喜。
在吃飯時說事,是李正來大唐後搞的花樣。這時代的講究是食不語,寢不語,哪有吃飯時談話的。不過見多識廣的老崔也能接受。就聽李正在咽下口葡萄酒後,說:“崔翁!你知道,咱現在也是家業鋪子越來越大,很多產業都不知道在哪?現在一切走上規範化,本王抽些時間出來走走,等過兩年,孩子們大了,需要親自教育,那時,想出來逛逛都不行了!再說咱也算是一個文人,最近總覺得文思枯竭,江郎才盡,也需要看看山川秀美,江河奇美。”
崔家和唐王府書院的合作已經是如乳交融,無法分離了。不光是崔家,五望七姓十家和大唐已經深深地烙上李正不可磨滅地痕跡。從製鹽法的推廣,到裴氏等十家鋼鐵公司裏的股份互相持有,崔家的邯鄲棗莊煤礦鋼鐵廠,都是在南山書院指導下建立的,現在還有上百人的書院知道和技術工人在給崔家效力。南山書院和南湖書院有了什麼新產品,不管推廣沒有,崔王妃都會叫送給家父一份兒,這肯定是唐王意思,當然有炫耀成分在內。比如:新式輪胎大車;比如:新出品的蓄電池及電燈... ...
王爺在大戰將臨時外出一定有某種原因。聽他說得輕鬆,不知道到底為了什麼?要是唐王和皇上鬧崩了,世家們該如何是好?唐王如此隨和,輕描淡寫就化開和北方的千年爭鬥死結,是萬年不遇大才啊!朝野盛傳唐王絕非生而知之,必是仙師下凡、星宿降世,聽袁天罡說也是算不出來路去往,終南山宗聖宮衝陽子道長傳功給他,臨終對唐王說要善待生靈,也小道消息傳出來。衝陽子輩分不用說了,連太上皇的鐵杆弟兄、死掉的老裴寂還要磕頭稱徒孫的,現在孝正成為宗聖宮首領又大力弘揚道法,底下道眾千萬,如果他成為皇帝,天下該會是怎樣?旋即,老崔被自己想法嚇了一跳。怎麼會有這樣想法?自己真的認同他了嗎?
就在老崔認為探不出唐王口風,想要告辭時,李正幽幽地歎口氣,“大唐眼下用不上我了!我此次離開,是為自己尋找另一片天地的,正需要外力幫助!崔家家大業大,崔翁有興趣為崔家多尋一條後路麼?”